忆华玉——胸腔外科专家石华玉的一生 郜爱琴

忆华玉——胸腔外科专家石华玉的一生
郜爱琴

创建胸外科
华玉留学归来,适在祖国解放前夕。后受聘浙江省立医学院为临时院务委员会主任、杭州疗养院副院长兼浙江省军区医学顾问。
50年代初,开展胸外科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在浙医附属二院门诊,他常坐冷板凳。当时肺结核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还不大为人所接受。华玉不怕辛苦,经常在周六晚乘火车赶到嘉兴军分区医院诊治,该医院以收治肺结核病患者为重点,上海医学院肺科专家吴绍青教授亦常往会诊。他们选适当病例,旅行手术,效果良好,奠定了手术治疗的基础。
浙江医学院改称医科大学后,华玉任浙医大系统外科教研室主任、胸腔外科教授、浙医谢属一院胸腔外科主任。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为胸腔外科工作;他订阅国外杂志,以充实自己的学识,对胸腔工作不断研究斜新,使原来二些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也乐意接受手术治疗,工作颇著成效。这当然与领导的支持分不开,但若没有他对事业的热心和毅力也是不会成功的。50年代可以说是华玉在医学上的黄金时代,那时他和上海胸外科专家顾恺时(上海胸科医院院长)、北京胸外科专家吴英恺等时有往来,相互交流经验,后来他们既是同志又是朋友。
1956年北京召开全国中华医学会,华玉曾为胸外科作示范手术观摩表演。他的局麻开胸手术曾引起同行的敬佩及中央卫生部领导的重视。在工作过程中,虽然他屡受挫折,但总是不屈不挠一往直前,在科研、医疗方面都取得丰硕的成果。
1964年冬,衢州化工厂新建医院成立,华玉的学生任某担任院长,邀他去为医务人员讲授胸外科方面的医疗知识及手术要点;驻衢州的空军医院亦邀请他去举办讲座,或为病员施行手术,或参加病例讨论。过去我因假期不多,很少与他同行,这次才得有机会一起前往。综其一生,外出和我同行只三次,除这次外,还有1961年应邀去临海诊病、讲学和1956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医学会全国会议。
衢州离杭州不远,此行并不感到辛苦。当时的衢化医院刚从荒地上新建,内部设备尚称完备。正当我俩缓步上楼,见一医务人员急行至任院长前,说一工人在尚未建好的电梯上失事,生命垂危。我俩由他引导快步至手术室,华玉动作迅速,先给病人做人工呼吸,不成;立刻决定开胸按摩,使病人恢复了心跳,并逐渐由缓慢转向正常。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华玉全神贯注,动作敏捷,直到失事工人的生命有了转机,才松了口气。
我俩住在衢化招待所,跟乌溪江临近。时值江水较小,滩面很大。滩上都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各色各样,未免逗人拾玩。我俩在午餐后去沙滩散步,顺便选了几颗带回作纪念,还在沙滩大石旁留影。晚霞的景色令人神往,华玉在抢救伤员之后,欣喜的心情更是倍增。
不幸的是。文革”很快就到来了,他的一切都被摧毁了。1975年,他还不知自己已患绝症,曾经对我说:“今后我不能再上手术台了,晚年当集中精力进行著作。”因而他经常到外文书店买回许多国外医学书籍,欲写医学辞典。谁知大志未成,过早逝世。

教学生涯
1942年秋,石华玉到国立江苏医学院担任讲师。他讲解不用讲义,却很有条理,又有重点。每次上课,他边讲边注视学生,以了解学生对外文讲解的接受能力。若学生不大理解记不下笔记,就改用中文,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讲并记录。教学一年,颇有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学生对这位讲师级的老师不再轻视,且转为敬重,因而他提升甚快。
解放后,他在浙江医学院任教,并在附属医院搞胸外科工作。大约在1954年,华玉上第一堂课后,曾有四位学生理发仿照他的平顶发式。这不过是学生对他表示崇敬之意,谁知在历次运动中都为此受到批评,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教师对学生所发的毒箭。他历来教学都很认真,如带研究生时,曾购德、法、英等国教学录音磁带,亲授外文,帮助学生们学会阅读外文书籍,业务学习也不例外,这是60年代之事。他上大课、,唯恐部分学生不能吸收他所讲内容,不惜以自己的钱购来录音机,使学生有再听一遍的复习机会。招研究生时,考生叶丁生程度很好,但因某些原因未能录取,华玉特地将他介绍给北京吴英恺教授,请他招收。华
玉为了培育英才,可谓竭心殚力了。

《忆华玉——胸腔外科专家石华玉的一生 郜爱琴》有4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