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本

辰羲留言 | 贡献2012年3月8日 (四) 00:34的版本 (以内容“ 陈善本,1982年1月获大连铁道学院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3月和1991年3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硕士和博...”创建新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陈善本,1982年1月获大连铁道学院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3月和1991年3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曾就读于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曾任教于上海铁道学院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在哈工大焊接学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6月至2000年3月为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4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焊接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三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受聘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陈善本,男,1956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后在站及出站后一直在国内高校主要从事机器人焊接智能化和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
  在机器人焊接智能化研究领域:结合智能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探索实现使传统手工经验的焊接操作从“技艺”走向“科学”以及“用机器代替人焊接”的智能化焊接制造技术的科学问题。从现代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和焊接技术学科交叉综合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以焊接机器人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焊接制造工程” (Weld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WIME) 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并在该领域开展了技术基础、载体技术与工程实现的系统性研究工作。
  在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具L2有界不确定性系统线性二次最优控制---LQL方法”及其与控制系统理论著名的W-H,LQG和H∞ 等理论方法形成的理论研究体系。上述理论体系思想的提出对控制系统设计理论系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编辑本段
研究成果简介:

  在机器人焊接智能化技术和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理论方向及其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过程中,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以及国防预研、国防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20余项资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机构收录130余篇次;主要编著出版专著5本(Springer Verlag/ 科学 / 机械工业 / 国防工业 / 哈工大出版社);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和软件著作权1项; 获国家、国防、教育部等科技进步7项。2001年获人事部和中国博士后基金会“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编辑本段
学术任职:

  现任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美国焊接学会(AWS)会员,中国焊接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项国内外学术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