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本,男,1956年12月出生,1982年1月获大连铁道学院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3月和1991年3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曾就读于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曾任教于上海铁道学院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在哈工大焊接学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6月至2000年3月为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4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焊接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第三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受聘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现主要从事机器人焊接智能化技术,焊接动态过程智能控制、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在机器人焊接智能化技术研究领域:研究使传统手工经验的焊接操作从“技艺”走向“科学”以及“用机器代替人焊接”的焊接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实现的科学问题。将人工智能方法,如计算机视觉、声音传感、知识建模、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等智能化技术成功地用于解决各种典型工艺条件下脉冲TIG焊接动态过程及焊缝成形质量控制这一焊接界的难题,形成了系列性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基于单目图象视觉信息的焊接环境识别、熔池动态形状与二维、三维特征的视觉计算;焊接过程声音与电弧特征提取;提出了焊接动态过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的自学习算法、对具有时滞的不确定对象的神经网络补偿与自学习控制方法;运用模糊辨识与粗糙集理论方法提取焊接等经验操作过程的知识建模;将Petri网理论和多智能体理论用于机器人焊接柔性加工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控制,在基于视觉信息的局部自主智能焊接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系统研制等方向的研究中取得多项创新性结果;在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领域:提出了“具L2有界不确定性系统线性二次最优控制——-LQL方法”,并给出了LQL方法理论与系统设计相应的研究结果。
上述领域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以及国防预研、国防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项目等30余项资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代表性论文在Welding Journal,Journal of Intelligent & Robotic Systems,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等国际杂志上发表,被SCI、EI等国际检索机构收录200余篇次(其中SCI收录60余篇);主要编著出版中英文专著6本;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和软件著作权5项;作为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或总体技术负责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上海市、教育部和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https://smse.sjtu.edu.cn/jiaogongdenglu.asp?id=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