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鉴
Huang Shijian

1935年9月出生,上海市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年9月至1978年3月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任教。1979年4月起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迄今。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10月至199 3年1月,曾兼任杭州大学图书馆长。现兼任杭州大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和韩国研究所副所长。
黄时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除中国古代史基础课外,集中在蒙元史和古代中外关系史两个领域。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开设元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元史研究导论、中国古代史专业英语等课程;为博士生开设中西(或中外)关系史研究导论、中西关系史名著研读、中韩关系史研究等课程,主持定期的开放性的博士生研讨会。现有在读博士生8名。
从1963年起,黄时鉴发表有关蒙元史与中外关系史的论文近50篇,主要有:《元好问与蒙古国关系考辨》(《历史研究》1981年第2期)、《The Persian language in China during theYuan Dynasty,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34, Canberra, 1986.9、《(大元通制)考辨》(《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阿刺吉与中国烧酒的起始》(《文史》第31辑,1988年)、《辽与“大食”》(台北《新史学》,第3卷第1期,1992年)、《关于茶在北亚和西域的早期传播—兼说马可波罗未有记茶》(《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4年第4期)、《茶入欧洲及其欧文称谓》(《学术集林》卷5,1995年)、《中国烧酒的起始与中国蒸饬器》(《文史》第41辑,1996年)、《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识读余论》(《佛教学报》,韩国,第33集,1996年)。出版著作6种(其中三种为文献整理和研究)。199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解释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主编与第一作者)颇得好评,获第9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1995)。199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整理并撰导言)完整地发掘了散失在海外的在中国境内创刊的最早的中文期刊。
在蒙元史与中外关系史这两个领域,黄时鉴教授的研究活动受到国内外相关学术界的重视。现为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18世纪研究会理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伊朗大百科全书》主编邀请撰定条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聘为特约研究员。1985年10月至1986年1月,应邀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客座研究员并发表学术讲演。1993年9月至1994年9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庇博岱一伊赛克斯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并在匹兹堡大学等校讲学。1996年4 、5月间赴韩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在亚洲大学、东国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校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