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稼初,邵武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次年到建宁县凤麟中学任教员、教务主任,经常在师生中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秘密组织革命团体。民国15年夏,为躲避当地反动派的搜捕,到江西参加北伐军,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政治部任参议。后随军入闽,任邵武、光泽、建宁、泰宁4县政治监察员兼国民党邵武临时县党部筹备主任,组织农会,宣传“二五”减租,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实现耕者有其田等革命思想,并到光泽协助将恶霸傅庆璋押送福州高等法院惩办。又到泰宁、建宁扶助成立民众团体,发动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黄农潜往汉口。“宁汉合流”时又潜往上海,后转香港。
  面对革命低潮,黄农为解决生活出路,先后应聘到广西海南师范、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在上海期间,仍着意寻找进步组织。国民党左派谭平山、邓演达等人发起组织中华革命党。黄农从谭平山《科学的三民主义》一书得到启发,经章伯钧、郑太朴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入党后,他表现出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民国19年,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黄农为中央干事会成员,由邓演达委任为福建省党务委员会秘书。民国22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农工民主党党员到福州集会,黄农协助作接待工作。“闽变”失败后,黄农随章伯钧、彭泽民等潜往香港,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研究植物细菌学、农业病虫害。
  民国26年黄农回国后,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教学和科技研究工作,继续进行爱国民主活动,多次受挫。在中山大学受到政学系的排挤,在英士大学因支持进步学生反蒋政治斗争被警察局列入黑名单。民国36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农工党第四次全国干事会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他向在闽农工党员传达第四次全国干事会议精神,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主张。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干事会恢复后,黄农以中央执委会委员身份领导干事会工作。
  民国38年5月,黄农等潜往香港向农工党南方局汇报工作。9月回到北京,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新中国成立后,经统战部介绍在国家农业部任土地利用局副局长,后到福州担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福建农学院副院长、福建省林业厅厅长。1954年,邵武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他为福建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他还担任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主任,在发展巩固农工民主党组织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1957年,黄农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降职减薪的处分,留任福建农学院教授的职务。1961年,摘去“右派分子”帽子。“文化大革命”中,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受到批判,下放到邵武沿山公社农学院农场劳动。1974年7月,黄农含冤去世。重病中留下遗言,将私人所存书籍全部赠送农学院图书馆。1980年,农工民主党中央为他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
  黄农在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方面造诣颇深。民国23年,他在厦门采集标本,发现一种鱼的性状特别,遂精心解剖、研究,写成论文送日本国际生物学会,认定为首次发现,命名“黄农鱼”。民国28年,在福建省农事实验场任技术专员时,曾研究制成细菌肥料,但因缺乏经费,没有生产。在暨南大学、英士大学、福建农学院等高等院校担任教授期间,著有《生物学讲义》、《植物生理学》、《细菌学》、《植物病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