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华,男,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海盐县人民医院院长,曾任海盐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浙江省第八届内科学分会委员,嘉兴市内科及心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盐县医学会常委理事、内科专业组组长。在本地区内科领域有极高的声望,在省、市内也有较高知名度,对危重、疑难病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心内科对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脏起博器等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陆志华先后荣获嘉兴市劳动模范、海盐县劳动模范、嘉兴市第四、五批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嘉兴市首批十佳好医生、嘉兴市卫生系统第一、第二、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嘉兴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嘉兴市持续质量改进先进个人、海盐县第四、五、六、七批突出贡献优秀专业人才、海盐县优秀科技人才、海盐县名医、海盐县十佳医务人员、海盐县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先进个人、海盐县无偿献血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科普志愿者、浙江省癌症康复先进个人、首届浙江省癌症康复工作“感动浙江金牌好会长”。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二十余篇,获县、市科研成果十余项。

潜心医术,学无止境
  在医院,“院长”是患者对他的称呼,而同事们更喜欢叫他一声“陆大”。一打听,原来这一称呼还有“双关”的意味。其一,大医生;其二,陆志华曾担任大内科主任长达10年。“陆大”的名声由此而来。
  大医生自然是对一名医生医术的最高评价,作为主任医师的陆志华担得起这个称呼。担任大内科主任10年期间,陆志华所在的病区,无论在医疗水平、医疗质量,还是社会反映都是医院里的佼佼者。
  作为医院里的业务权威,陆志华深谙“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挑起医院一把手的担子后,依然不放弃业务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主动吸收国内外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把学到的新技术应用到临床实际中。
  陆志华十分注重内科的标准化诊疗,总结出了一套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方法。陆志华发表的论文曾被国内著名杂志所引用,在省市卫生系统内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目前他是浙江省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浙江省医师协会心内科分会委员,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
  作为学术上的权威,陆志华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弟子们。他总说:“一个人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家的技术都进步了,病人才会真正得益。”从2000年至今,他一直保持着带教的工作,尽管每天要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仍坚持每周两个上午出专家门诊,两个上午到病区查房。
  陆志华不但悉心指导医院里的年轻后生,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各乡镇卫生院给基层医务人员讲课,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传播到海盐县卫生系统的每个角落。
崇尚医德,恪守使命
  面对当前各地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作为医院的一把手,陆志华总是告诫医护人员崇尚医德,恪守使命,不负“白衣天使”的称号。
  陆志华医术精湛,名声在外,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往往是一号难求。他理解患者的心情,每次门诊,常常要过了吃饭时间,甚至到1点多钟,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告结束。他说:“病人看次病不容易,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
  癌症病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癌症俱乐部是他们与癌魔作斗争树立信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团体,也是他们的“家”,自2010年被推荐担任海盐县抗癌俱乐部会长后,听到俱乐部由于缺乏费用而开展活动少,他积极为俱乐部筹措活动经费,并把自己县、市二级劳模奖金全部捐献给俱乐部作为活动经费。2012年海盐县抗癌俱乐部在被评为浙江省癌症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又被评为全国先进,陆志华本人也被浙江省抗癌协会授予首届浙江省癌症康复工作“感动浙江金牌好会长”荣誉称号。
  陆志华说:“一个医生既要懂得治病,又要懂得防病,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医生。”针对本地区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很多病人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常常到了晚期,或者出现并发症后才去医院看病,造成无法可逆的严重后果这个特点,他牵头在嘉兴市内成立了第一个高血压、糖尿病医患联谊会,每年定期举行一次专家讲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名医,他坚持下社区,给居民和退休老同志作健康教育讲座,以自己的行动落实预防为主这一健康方针。
  除了专注于病人,在历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前,陆志华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为降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后果作出了自己贡献。
  走上领导岗位以来,他更是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谋私利,努力工作,带领医院全体职工出色地完成了等级医院复评和新医院病人搬迁两大重要任务,受到了上级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