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萍(1968- )
袁惠萍,女,1968年5月出生,浙江诸暨人。现任舟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护师,历任手术室、普外肝胆外科、大内科护士长,舟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大外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2004年6月取得浙江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文凭,浙江大学医学学士学位证书。舟山市护理学会理事长、舟山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舟山市局级重点学科(护理学)带头人,浙江省第十二次、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
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好学上进,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管理经验及高超的护理技术。先后在全市护理技能比赛中获无菌技术操作第一名,在全市青工技术大比武中获团体第一名,2003年代表舟山市参加全省医学护理技术比武,2006年7月在浙江省首届现场救护技能竞赛中获个人项目第一名。主持开展的舟山市首例PICC穿刺术、将PICC导管置入下腔静脉施行经股静脉穿刺技术,分获医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红十字会志愿者之星”、“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省技术能手”、“省创新能手”、“省优秀岗位能手”、“舟山市首届十佳护士”、医院十大工作标兵等称号。

做有心人
“以人为本”,是袁惠萍在护理工作中践行的宗旨。多年来,在一线临床护理中,她都特别细心,总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患者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
2004年,针对肿瘤化疗患者,她在舟山开展了第一例PICC置管术,通过手臂上的静脉血管,把一条50多公分的导管,一直送到心脏附近的大血管,可以放置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能起到更好的化疗效果。此后,她和团队继续探索改进置管技巧和位置,并进一步对置管带来的副作用进行了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更好地服务了病患。

疫情担当
疫情期间,舟山医院作为全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点,积极响应疫情防控任务,及时成立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袁惠萍作为副组长之一,勇于担当。2020年1月19日晚,袁惠萍带领团队连夜修订完善负压病房工作制度、规范和消毒隔离等流程;反复检查抢救仪器、药品和物品等准备情况;在最短时间内紧急组建护理团队,并组织对即将进入负压病房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防控培训,为收治舟山市第一批患者做好充分准备。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入院后,她又带头穿上防护服进入负压病房指导和协助医护人员落实各项工作。在与一线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同时,袁惠萍还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心理状况,尽力解决各类困难,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说起当时的情况,袁惠萍说,自己心里也有担忧,但是作为对负压病房最熟悉的医护人员和一名党员,责任感让她毫不犹豫地冲到了前面。
2020年3月份舟山医院护理团队被授予市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袁惠萍先后获得浙江省抗击新冠疫情“杰出护理管理者”,舟山市抗击新冠疫情“杰出护理管理者”等称号。

不断创新
袁惠萍说,医院护理工作,事无巨细,需要人性化的服务,也需要护理方面的新探索,通过创新不断解决实际困难。
现在,袁惠萍正在研究的是山药粉联合短肽营养制剂对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她说,开展这个课题研究,主要想通过中西医结合、食补,加上舟山海岛优势,加入深海鱼胶等,来探索危重患者的营养供给,从而减少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在这一课题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正顺利开展。
袁惠萍说,希望接下来这个研究项目在建党100周年能够出成果,从而更好地服务病患。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借助人工智能等一些科技手段,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更加高效而且有温度地服务好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