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永康
Zhu Yongkang

1937年1月出生,浙江海宁人。195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地理学系地理专业,同年留校任教并赴南京大学地理系进修地貌学。1961年2月回校任教至今。曾任杭州大学地理系副主任,现任杭州大学资源与灾害研究所副所长。他前后讲授过地貌学、河口地貌学、河口河床演变学(即河流动力学)、河工模型试验学和城市水资源等课程。1995年晋升为教授。现为自然地理学硕士导师。学科专长为河流、河口动力学,对浙闽山溪性强潮河口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论文和撰写有价值的试验及科研报告约30多篇。
祝永康在80年代以前较注重于地理学和水文学交叉学科间的应用领域研究,经现场考察和在大型河工模型试验(主管河工试验厅建设)的基础上所获的成果,为福建福州马尾港和浙江宁波、海门、温州等港的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他是该单位省劳动模范集体(1978年)、交通部先进科研集体(1978年)、省科技先进集体(1979年)的主要成员之一。80年代以来,他注重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在他领导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闽山溪性强潮河口演变模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东河口最大浑浊带运移规律和应用研究等,均圆满完成,总共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他单独发表论文19篇,被列入省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三等奖2篇,鼓励奖1篇。主要论文有:《椒江河口整治的历史经验与开发利用问题》(《泥沙研究》1985年8月);《浙江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的若干特征》(《地理研究》1986年);《关于河口演变预测问题的若干探讨》(《泥沙研究》1988年9月);《钱塘江和信江越岭运河试析》(《地理研究》1988年12月);《闽江口分叉河床的特征、类型及其成因》(《海洋学报》1991年5月);《瓯江溺谷海湾充填成陆与河口湾的形成过程》(《地理学报》1993年5月);《瓯江河口输沙模式与应用研究》(《地理研究)1993年6月);《Some Reserches on the Estuarine pro-cess forcast》(Porceeding of ISCZC(1988),1990年);《潮夕河口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全国泥沙基本理论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年);《论瓯江不同分叉型河段的演变差异与整治》(《第七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3年)。以他为主的获奖项目有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78年、1979年),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5年)。祝永康近10多年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河口河床演变学、城市水资源、历史时期河口演变和河口河床演变计算等课程。他自199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已培养多名研究生。
祝永康积极参加社会学术活动,目前是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专业委员、浙江省水利学会理事、省防灾协会理事。1989年以来,他是国家教委地学通讯评审专家,1993年以来,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