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生,浙江杭州人,博士,杭州大学心理系原生理心理学教授。1937年赴法国里昂大学攻心理学、美学及神经生理学,获理科博士学位。1942年进入巴黎大学心理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攻生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1945年回国,任云南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及实验室主任教授,兼文法学院心理学及美学教授。1956年昆明医学院独立建院,任生理教研组主任教授。1980年调杭大心理系工作。
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气功科学研究会名誉理事。为中国生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创始人之一,及该两会昆明地区负责人。1945年回国时,正值抗战胜利,百废待兴,从教材到实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教学中集科学化、艺术化、形象化于一体,课堂效果良好。1956年被评为教学科研师培三丰收先进集体。使云南省先进集体奖,晋薪一级。从1992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有《海兔神经细胞电生理活动及其生长津》(法文专著)等数十篇,澳大利亚神经生物学家FelixStrumwasser在该课题的基础上用新技术继续研究,于1955年获国际大奖,故对国际上生物节律与基因工程研究起了先导作用,所撰《人在感情生活中的协调行为》(法文专著)、《论蒙娜丽莎及波蒂切利》、《饮食美学与生理心理学》(1984年全国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上交流论文)等论文。晚年以残余视力译都德名著《磨坊文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