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态学研究所副所长

常杰 ChangJie
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生态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植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2年7月至1983年8月在内蒙古海拉尔谢尔塔拉牧场工作。1989年7月至1991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调到杭州大学生物系工作。1995年晋升为教授。曾任两届生物科学系主任(2000-2010)以及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96-1998,2006-2010),现任浙江大学生态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气候变化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发展生态学、城乡耦合系统、经济生态学、理论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等。提出“从分子到全球多层次系统螺旋结构假说”、发现“城核系统”和“城市器”是地球新近进化出来的新系统和层次。提出城市中计测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地租机会成本法”。已在高影响力国际刊物(Nature Climate Change,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PNAS, Ecological Applica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Modell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ioresource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在国内刊物发表130余篇。出版《生态学》(2版),《统合生物学纲要》、《植物结构的分形特征及模拟》、《林网生态场内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生态文明中的生态学原理》等著作6部,参编《全球生态学》等著作5部,译著2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依据发展生态原理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以及西湖西进、绍兴镜湖等。

https://person.zju.edu.cn/eaeCJ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常杰,1968年1月出生于河南商丘,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在河南能源研究所任电化学助理工程师,1991年考入石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深造,于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到2000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系做博士后。常杰曾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催化加氢研究室工程师、日本石油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及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等,曾在香港大学、日本富山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做访问学者,2006年至今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常杰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制备清洁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他提出了低碳排放的生物质清洁能源与化工产品转化体系,建立了适应不同生物质原料的高值化转化方法,初步完善了生物质制备清洁燃料和化学品的理论体系,并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兼任广州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理事、美国Gerson Lehrman Group咨询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理事、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丹麦诺维信科学基金奖等。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8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5.9-1989.7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工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91.9-1994.7 石油大学化工系石油加工专业 获硕士学位。
1994.9-1997.7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机化工专业 获博士学位。
1998.1-2000.4 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系重油加氢裂化研究博士后。
2001.4-2006.1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百人计划工程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2006.12-今 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