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1922- )
吕静,女,1922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毕业后在教育机关及中学任教。1948年回浙江大学教育系任心理学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1954年春至1955年夏,在北京师范大学前苏联专家心理学进修班学习。1986年晋升为教授,1988年退休。
吕静在高校从教40余年,曾讲授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儿童行为矫正以及心理学专题等课程,并担任儿童与教育心理教研组组长。1983年以后,连续招收六届儿童与教育心理硕士研究生,均已毕业。
吕静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主攻方向是:探索儿童认知发展过程规律的研究。除个人研究外,还参加了由全国科学院心理所及全国高校共10多个单位组成的认知发展研究协作组,为该组发起人和负责人之一。自1978年以来,一直坚持协作研究,达10余年之久他努力探索差生问题,参加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在杭州大学设立的“儿童生长发育和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自1983年以来,负责差生智能方面的研究。
吕静一直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幼儿教育研究会会长、浙江省心理学会理事、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81年应邀参加中国儿童心理学会首次访美代表团,访问了美国十个州的著名大学及儿童发展中心,并参加了波斯顿召开的学术研究会。1987年参加了在日本召开的“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简称ISS-BD,并担任了由中国、芬兰、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组成的发展趋势研究展览馆主席。
在著述方面,由吕静主编的有:《小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曾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图书一等奖);《儿童行为矫正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由北京大学、东北师大、华南师范大学及杭州大学
四教授合写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及1996年修订版,曾获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论文有:《4-7岁儿童认知过程中具体和抽象相互转化实验研究》(1984)、《直接认知和间接认知在数概念发展中的作用》(1982)、《表象在小学儿童数概念发展中的作用》(1982)等和合作论文共21篇。
丈夫为浙大校友陈学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