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绶石(1938- )
刘绶石,1938年生,广东琼州人,泰国归侨。中学高级教师。1953年回国,196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并一直任教于杭州第十一中学。1989年被授予浙江省首批优秀班主任及市园丁奖称号,1990年被授予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等。1993年被授予浙江省劳模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选为全国工会十二大代表。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几十年来,刘绶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把一切都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学生。80年代后,一次次地谢绝了海外亲人们要其去定居的要求,带着多病的身体从事清贫的教育工作。其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经常发病,但忍着病痛,坚持为学生讲课。在该校其是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对教材、教学很熟悉,但还是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革新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对待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查漏堵缺,从不计较报酬,从事3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爱生如子,不仅在关心学生的学业、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也无微不至,热忱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真诚的关怀,换来学生和家长的衷心爱戴。

自述
1938年我出生在泰国那拉提越府一个华侨的家庭。在那里我从小就听父母亲说祖国有许多秀美的山川,长大以后我还从老师那里知道骑在人民头上的国民党的腐败,也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如何贱踏祖国的山河。因此,从懂事起我就萌发了回国的念头。我是在1953年底回国的。和许多的归侨一样,我也要克服重重的困难和阻力,但困难和阻力再多再大也改变不了我的决定。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的家就在中国。
我的个人经历非常简单,但却有几次大的跨越:从不懂事的小学生变成一个大学毕业生;从一名平凡的学子变成一名中学教师;从一个普通群众变成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多年来的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虽然很平凡,但在平凡中要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中做出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在平凡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杭州第十一中学任教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直到退休。教育学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只有教师用爱心和真情去打动和感化学生,爱生如子,你的教育才得以成功。我反复的琢磨着如何与他们交知心朋友,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位原本寄养在杭州亲戚家的外地学生,上课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后来通过主动找他谈心,我才知道他因亲戚家变故而出现了无处寄养的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二天我就把他接到我家里住,并为他解决吃饭的问题。由于我过惯了单身的生活,也没有做过父亲,这不免带来了一点麻烦。学生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为了把菜烧得好吃有营养,那段时间我除了考虑如何把课上好外,还要兼顾怎样把晚餐烧好。就这样,他安心地在我班里念完了高中。虽然那段时间里很忙,但我还是觉得很欣慰,因为我的努力换来了同学的尊敬和信任。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退休后,有人想请我到高复班上课,杭九中也想聘请我任教,我想,虽然高复班的待遇比九中高得多,但九中是基础教育,那里的学生更需要教师。考虑再三,我还是选择了杭九中。在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的基础较差,我就利用中饭后的休息时间和放学后的一个小时给他们补课。家长为了表示感激之情,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给我送钱送物,都被我一一谢绝了。
我只不过做了一点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授予我“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但我想这些荣誉并非授予我个人的,它是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也是对我们全体归侨参加祖国建设作出成绩的肯定。我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我认为思想不应该退休,只要一息尚存,我还要继续努力,要永远保持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