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50行: | 第50行: | ||
的“南方水稻低温冷害研宄"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加的"杂交水稻 | 的“南方水稻低温冷害研宄"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加的"杂交水稻 | ||
主要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和气候分析研宄"项目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 主要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和气候分析研宄"项目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 ||
<br> | <br> 1978年,她全身心投入农业气候资源调査与区划研宄,主持了全 | ||
国和江苏省水分资源、我国亚热带南北分界线及农业气候区划等项目的 | 国和江苏省水分资源、我国亚热带南北分界线及农业气候区划等项目的 | ||
研宄工作。经课题组共同努力,198S年完成"江苏省水分分析与分区""江 | 研宄工作。经课题组共同努力,198S年完成"江苏省水分分析与分区""江 | ||
第71行: | 第71行: | ||
称号;1977-1978、1985-1986年度获得“南京气象学院先进工作者”称 | 称号;1977-1978、1985-1986年度获得“南京气象学院先进工作者”称 | ||
号:198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0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 | 号:198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0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 | ||
她" | 她"过去50年中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荣誉证书;1995 | ||
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她"气象科技贡献奖"。 | 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她"气象科技贡献奖"。 | ||
如今,94岁高龄的欧阳海教授依然精神矍铄,十分关注学校的发 | 如今,94岁高龄的欧阳海教授依然精神矍铄,十分关注学校的发 | ||
展变化。在此,本刊编辑部敬祝欧阳海教授健康长寿! | 展变化。在此,本刊编辑部敬祝欧阳海教授健康长寿! |
2017年5月31日 (三) 03:09的版本
欧阳海(女,1921一) 湖南隆回人。南京气象学院应用气象系教授。硕士 生导师。1944年毕业于贵州遵义浙江大学史地系。曾 任浙江大学助教,重庆中央气象局技佐,技士等职。新 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资料 室技术组组长,中央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室服务科工程 师等职。 长期从事气候与农业气象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 过气候学、中国气候、农业气象学、农业气候学、农业气 象情报预报、农业地理、世界农业气候等课程的教学工 作。1989年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主持或承 担的“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获全国 农业区划委员会一等奖,国家气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及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农业气候资源调 查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1985年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二等奖;“水稻寒露风危害规律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杂交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 气象条件和气候分析”1978年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主要著作(包括合著)有<中国气候图集>、<农业气 象服务手册>、<我国农业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廿四 节气)、(ae国农业气候资源资料集与图集(水分部分))、 <全国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学> 等。译著有<季风气象学>。发表论文30余篇。
欧阳海1921年8月生于湖南隆回,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
曾任浙江大学助教、重庆中央气象局技士、中央气象局资料室技术组组
长、农业气象研宄室服务科工程师、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教研组组长、
农业气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委员会委员、理事
等职。
建国初期,为配合国家军事与经济建设,欧阳海做了广泛的气候服
务工作,并为系统整编《中国气温》、《中国降水量》及编绘《中国气候
图集〉〉等奠定了基础。她在中央气象局资料室期间,开创打字技术编制
出版全国气象记录年、月报方法;她在农亚气象研宄室期间,制定出我
国第一部农业气象情报电码.1958年始定期发布全国农业气象旬报、
月报、年报和不定期的农业气象灾害情报,同时从事主要作物播种期、
物候期和收获期预报方法研究,发表十余篇业务论文供各级气象台站参
考并试行,期间还编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深受农业工作者普遍欢迎的
《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1961年,欧阳海从中国气象局调至南京气象学院参加筹建农业气
象系,一直从事农业气候与农业气象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讲授《农业
气象情报预报方法》《农业气候学》《农业气象概论》等课程:1980年
代一直为学院主办的县级农业区划讲习班授课并多次受邀走出校门为
全国多省气象部门业务培训班授课,受到广泛好评,为提髙我国农业气
象科技水平发挥积极作用;1982年起指导、培养了 9名硕士研宄生,
多数学生都在国内外气象业务和科研领域成就非凡。作为教师,她积极
结合我国农业气候特点,广泛搜集国内外最新研宄成果,认真备课,详
细撰写教案,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做到循序渐进,注重培养学生
解决农业气候问题的能力。作为科研工作者,她坚持紧密结合气候、农
业气象业务和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来幵展研宂.她与气象部门合作主持
的“南方水稻低温冷害研宄"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加的"杂交水稻
主要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和气候分析研宄"项目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1978年,她全身心投入农业气候资源调査与区划研宄,主持了全
国和江苏省水分资源、我国亚热带南北分界线及农业气候区划等项目的
研宄工作。经课题组共同努力,198S年完成"江苏省水分分析与分区""江
苏省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气候区划""全国水分资源资料集与图集”及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等系列成果,其中"全国农业气候
区划和水分资源""江苏省农业气候区划“两项成果1985年分获全国农业
区划委员会一、二等奖。"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1988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力、农田
蒸散及灌区作物耗水规律、灌溉定额等领域她都做出了开拓性研究,先
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与人合著出版《二十四节气》《我国农业气候
资源与种植制度》《中国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农业气候学》等著作。
此外,她曾多次参加多种工具书的撰写与编审工作。1984年为《气象
学名词》撰稿,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编委兼农业气候分
支副主编,撰写部分条目,并参加全卷编审工作。1985-1986年参加《中
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农业气象分支编审工作,并撰写部分条目。
其中《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于1988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
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欧阳海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勤奋工作,孜孜不倦,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获得多项表彰。1956年荣获中央气象局"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称号;1977-1978、1985-1986年度获得“南京气象学院先进工作者”称
号:198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0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
她"过去50年中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荣誉证书;1995
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她"气象科技贡献奖"。
如今,94岁高龄的欧阳海教授依然精神矍铄,十分关注学校的发
展变化。在此,本刊编辑部敬祝欧阳海教授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