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 刘鸿,男,1970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br> 教育背景: 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环境科学专业,...”创建新页面)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bsp;刘鸿,男,1970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刘鸿,中国科学院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br>男,博士,1970年4月生,1993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系环境科学专业,1996年在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到2001年8月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废水处理工程组读博士后,从事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的相关研究。2001年8月到2003年8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水实验室读博士后,从事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的相关研究。2003年8月到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任副教授,2009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任教授,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相关研究。2011年10月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
<br>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会评专家、环境化学学科重大项目会评专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会评专家,Current Green Chemistry编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化工协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化工协会理事,广州绿色化工产学研联盟理事等。
<br>研究方向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控制,成功建设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技术示范工程,评为重庆市环境保护实用技术优质示范工程。在Environ. Sci. Technol.、J. Phys. Chem. A、J. Phys. Chem. B、Chemospere、Water Res.、J. Hazard. Mat.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SCI他引近3000次,参编中文专著2部,英文专著3部,授权专利7件。主持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br>
<br>
 
<br>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br>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环境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br>199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环境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环境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br>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环境电化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br>
199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环境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br>研究工作简历:
 
<br>1999年至2001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废水处理工程组做博士后研究。
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环境电化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br>2001年至2003年于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水处理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br>2003年8月至2011年10月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导
研究工作简历:
<br>2011年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br>
2003年8月作为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进入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工作,副教授;
<br>http://sourcedb.cigit.cas.cn/zj/201204/t20120426_3564045.html
 
2001年至2003年于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水处理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1999年至2001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废水处理工程组做博士后研究。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化工协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水污染的绿色化学控制与修复技术
 
讲授的主要课程:
 
讲授本科生《绿色化学与工艺》课程,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
 
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光)电-Fenton反应动力学(2006年1月-2008年12月);
 
(2)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TiO2球形光催化剂的制备及相关基本问题研究(2005年1月-2006年12月);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光电催化消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同时制氢的机理研究(2003年1月-2005年12月);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电化学阻抗谱研究电-Fenton反应动力学(2005年1月-2006年12月);
 
(5)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TiO2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005年7月-2007年6月);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启动基金,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的电化学基础(2003年9月-2006年9月); <br>北京欧泰克石油公司,采油废水的高级氧化处理工艺及反应器(2004年1月-6月); <br>四川宜宾丝丽雅集团,2.5万吨/天人造丝废水特征污染物去除新工艺开发及工程应用 (2004年11月-2005年12月)。

2020年5月30日 (六) 02:04的最新版本

刘鸿,中国科学院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男,博士,1970年4月生,1993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系环境科学专业,1996年在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到2001年8月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废水处理工程组读博士后,从事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的相关研究。2001年8月到2003年8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水实验室读博士后,从事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的相关研究。2003年8月到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任副教授,2009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任教授,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相关研究。2011年10月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会评专家、环境化学学科重大项目会评专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会评专家,Current Green Chemistry编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化工协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化工协会理事,广州绿色化工产学研联盟理事等。
研究方向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控制,成功建设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技术示范工程,评为重庆市环境保护实用技术优质示范工程。在Environ. Sci. Technol.、J. Phys. Chem. A、J. Phys. Chem. B、Chemospere、Water Res.、J. Hazard. Mat.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SCI他引近3000次,参编中文专著2部,英文专著3部,授权专利7件。主持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育背景:
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环境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环境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环境电化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工作简历:
1999年至2001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废水处理工程组做博士后研究。
2001年至2003年于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水处理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2003年8月至2011年10月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导
2011年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http://sourcedb.cigit.cas.cn/zj/201204/t20120426_356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