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页面,内容为“胡珍珍 女,主任医师;籍贯上海;1937年12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学历。 1962年7月分配到舟山医院...”)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胡珍珍 | 胡珍珍(1937- ) | ||
<br>胡珍珍,女,上海人,1937年12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1962年7月分配到舟山医院工作,1995年12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曾担任过舟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舟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舟山市第二届政协委员等职务,兼任温州医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1989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7年获卫生部颁发的“卫生文明建设先进上作者”称号,1988年获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0年获浙江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舟山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曾担任过。在《中国计划生育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各发表论文1篇。 | |||
<br>从事妇产科工作40余年,医德高尚,敬业奉献,学术造诣深厚,具有精湛的诊治水平,在舟山市享有盛誉。 | |||
<br>医院妇产科历来是工作量较大的科室,但胡珍珍从未为此有过一句怨言。相反,无论白天黑夜、节假日,只要病房有事,她总是随叫随到。加班加点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节假日成了她的“听班”日。她曾说,病人把自己的性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凭“良心”来干好工作。她用“良心”这个朴实的词语来表达一个医生的崇高责任感。为此,她无暇顾及家务琐事及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曾累得晕倒在手术台边。 | |||
<br>从医40多年来,胡珍珍急病人之所急,待病人如亲人,以她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给每个病人送去慰藉和健康。在她眼里,病人只有病情的轻重缓急之分,没有生人熟人、农村城镇、干部群众之别。检查病人,她总是耐心细致,轻声慢语。遇到危重病人,她可以连续几个班次守在病房。对偏僻渔农村的病人,她更是尽力为她们提供方便。病人们都说,只要是胡医师看过,我们就可以放心了。她认为一个临床医生,只有经常接触病人了解病情,才能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好地诊治病人。 | |||
<br>作为科主任和当时院里唯一的妇产科主治医师,胡医师的医术是令人称道的。但她从不因此满足,从不摆“权威”的架子。工作再忙,她也不放松积累业务资料。已经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有一部分还被她挤为业务学习时间。遇到上级医院来人会诊或本科同志进修返回,她总是虚心向他们求教,学习新的技术。 | |||
<br>胡医师的工作、品行在医务人员、病员中,在社会上都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和普遍的敬重,但她从不利用这些来抬高自己或为自己谋利益。下级医院转来处理不妥当的病人,她从不在病人、家属面前批评、指责下级医院的错处,而是想方设法给病人解释,维护下级医院的声誉。但对院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她却常常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对托人情入院的病人,她并不表示特别“厚爱”;买紧俏商品排队,曾是她的病人的营业员和群众请她到前面去买,她每每婉言谢绝;送上门来的谢礼,她更是坚决退回,实在无法退的,她就设法带回钱或价值相等的物品。她告诉那些送礼者:“医治病人是医生的职责,你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党和国家。” |
2022年8月21日 (日) 15:29的最新版本
胡珍珍(1937- )
胡珍珍,女,上海人,1937年12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1962年7月分配到舟山医院工作,1995年12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曾担任过舟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舟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舟山市第二届政协委员等职务,兼任温州医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1989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7年获卫生部颁发的“卫生文明建设先进上作者”称号,1988年获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0年获浙江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舟山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称号。曾担任过。在《中国计划生育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各发表论文1篇。
从事妇产科工作40余年,医德高尚,敬业奉献,学术造诣深厚,具有精湛的诊治水平,在舟山市享有盛誉。
医院妇产科历来是工作量较大的科室,但胡珍珍从未为此有过一句怨言。相反,无论白天黑夜、节假日,只要病房有事,她总是随叫随到。加班加点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节假日成了她的“听班”日。她曾说,病人把自己的性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凭“良心”来干好工作。她用“良心”这个朴实的词语来表达一个医生的崇高责任感。为此,她无暇顾及家务琐事及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曾累得晕倒在手术台边。
从医40多年来,胡珍珍急病人之所急,待病人如亲人,以她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给每个病人送去慰藉和健康。在她眼里,病人只有病情的轻重缓急之分,没有生人熟人、农村城镇、干部群众之别。检查病人,她总是耐心细致,轻声慢语。遇到危重病人,她可以连续几个班次守在病房。对偏僻渔农村的病人,她更是尽力为她们提供方便。病人们都说,只要是胡医师看过,我们就可以放心了。她认为一个临床医生,只有经常接触病人了解病情,才能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好地诊治病人。
作为科主任和当时院里唯一的妇产科主治医师,胡医师的医术是令人称道的。但她从不因此满足,从不摆“权威”的架子。工作再忙,她也不放松积累业务资料。已经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有一部分还被她挤为业务学习时间。遇到上级医院来人会诊或本科同志进修返回,她总是虚心向他们求教,学习新的技术。
胡医师的工作、品行在医务人员、病员中,在社会上都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和普遍的敬重,但她从不利用这些来抬高自己或为自己谋利益。下级医院转来处理不妥当的病人,她从不在病人、家属面前批评、指责下级医院的错处,而是想方设法给病人解释,维护下级医院的声誉。但对院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她却常常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对托人情入院的病人,她并不表示特别“厚爱”;买紧俏商品排队,曾是她的病人的营业员和群众请她到前面去买,她每每婉言谢绝;送上门来的谢礼,她更是坚决退回,实在无法退的,她就设法带回钱或价值相等的物品。她告诉那些送礼者:“医治病人是医生的职责,你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党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