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朱希亮(1900~1977),临川人,心理学家,先后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文学硕士、耶鲁大学心理研究所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华中师范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的教学研究,是我国较早传播现代心理学学者之一。
朱希亮(1900~1978)
撰有《实形心理学批判》,与人合译美国伍德沃斯著的《实验心理学》。
<br>朱希亮,1900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父亲是前清秀才,曾任临川县小学校长,祖父是前清举人,曾担任知县。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到江西省私立心远大学教书,1926年由江西省教育厅派往美国考查教育,随后得到江西省教育厅和清华大学的留学资助,到威斯康辛大学研究院学习,导师是从德国移居美国的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考夫卡(Kurt Koffka),192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到耶鲁大学心理研究所学习实验心理学,导师是实验心理学的权威人物杜奇(Dodge),于193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他在美国期间曾出席过第九次国际心理学大会。
 
<br>1930年秋回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心理学和统计学教授。1935年经胡适介绍,赴四川大学任教。1936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心理学会。主要发起人有陆志韦、孙国华、周先庚、艾伟、朱希亮、张耀翔、[[郭任远]]、郭一岑、萧孝嵘、唐钺、潘菽、[[陈立]]等。抗战爆发后,逃往广州私立岭南大学任教一年多。1938年蔡元培邀请他到重庆中央研究院任学术秘书。1940年,他应南昌中正大学校长邀请担任该校教授和训导长。由于训导长必须是国民党员,所以就加入了国民党,入党介绍人是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和在蔡元培去世后继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朱家骅。在中正大学任职期间,蒋介石曾召见朱先生,向他询问中正大学的情况。朱先生在中正大学任训导长并加入国民党这两年的经历,成为他后半生的污点,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都纠住他这一段经历。1942年至1950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0年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接受思想改造。<br>
朱希亮 (1900一1979) ,1900年5月31日出生在江西临川县。<br>
1951年被分配到湖北省教育学院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任心理学教授,1978年在为国家开始恢复心理学而欣喜并积极准备参加学术会议论文的工作状态(书桌前)突发疾病去世。1979年,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心理学会议在杭州召开,与会代表曾为这位刚去世而未能出席会议的著名心理学家默哀。
1921 年考入燕京大学心理学系,1924 年毕业后,到江西省私立心远大学教书,1926 年由江西省教育厅派往美国考查教育,随后得到江西省教育厅和清华大学的留学资助,到威斯康辛大学研究院学习,他的导师是从德国移居美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考夫卡( Kurt Koff ka) 。朱先生于1928 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得到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到耶鲁大学心理研究所学习实验心理学,并于1930 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他在美国期间曾出席过第九次国际心理学大会。毕业于燕京大学心理学系,后留学美国威 斯康星大学,毕业后在该校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2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撰有论文《完形心理学批判》,合译〔美〕伍德沃斯《实验心理学》。<br>
<br>
1930年归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心理学和统计学教授。1935 年经胡适介绍,赴四川大学任教。1936 年,一些著名心理学家发起成立中国心理学会,主要发起人有陆志韦、孙国华、周先庚、艾伟、朱希亮、张耀翔、郭任远、郭一岑、萧孝嵘、唐钺、潘菽、陈立等。抗战爆发后,迁往广州私立岭南大学任教一年多,1938 年蔡元培先生邀请他到重庆中央研究院任学术秘书。1940 年,他应南昌中正大学校长邀请担任该校教授和训导长。1942年至1950年在浙江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1950 年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1年被分配到湖北省教育学院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华中师院教育系任心理学教授直到去世。<br>
主要著作有:逆联想联系学习之量的研究(A Quantitative Study of Serial Learning in Terms of Backward Association. Wisconsin Psychological Studies, Vol.12, No.2, 1929) ;完形心理学与制约反应 (Gestalt psychology and conditioned reactions, Yale Psychological Studies, Monograph, Vol.31, 1932);《完形心理学研究》(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部,1930)等。合译〔美〕伍德沃斯《实验心理学》。
朱先生去世前,适逢“文革”后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得到重新确认,以及国际心理学界纪念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 Wilhelm Wundt) 于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00 周年。朱先生接到有关国际国内心理学会议的通知,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准备论文,就在准备论文期间,不幸去世。

2021年12月6日 (一) 21:57的最新版本

朱希亮(1900~1978)
朱希亮,1900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父亲是前清秀才,曾任临川县小学校长,祖父是前清举人,曾担任知县。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到江西省私立心远大学教书,1926年由江西省教育厅派往美国考查教育,随后得到江西省教育厅和清华大学的留学资助,到威斯康辛大学研究院学习,导师是从德国移居美国的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考夫卡(Kurt Koffka),192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到耶鲁大学心理研究所学习实验心理学,导师是实验心理学的权威人物杜奇(Dodge),于193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他在美国期间曾出席过第九次国际心理学大会。
1930年秋回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心理学和统计学教授。1935年经胡适介绍,赴四川大学任教。1936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心理学会。主要发起人有陆志韦、孙国华、周先庚、艾伟、朱希亮、张耀翔、郭任远、郭一岑、萧孝嵘、唐钺、潘菽、陈立等。抗战爆发后,逃往广州私立岭南大学任教一年多。1938年蔡元培邀请他到重庆中央研究院任学术秘书。1940年,他应南昌中正大学校长邀请担任该校教授和训导长。由于训导长必须是国民党员,所以就加入了国民党,入党介绍人是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和在蔡元培去世后继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朱家骅。在中正大学任职期间,蒋介石曾召见朱先生,向他询问中正大学的情况。朱先生在中正大学任训导长并加入国民党这两年的经历,成为他后半生的污点,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都纠住他这一段经历。1942年至1950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0年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接受思想改造。
1951年被分配到湖北省教育学院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任心理学教授,1978年在为国家开始恢复心理学而欣喜并积极准备参加学术会议论文的工作状态(书桌前)突发疾病去世。1979年,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心理学会议在杭州召开,与会代表曾为这位刚去世而未能出席会议的著名心理学家默哀。
主要著作有:逆联想联系学习之量的研究(A Quantitative Study of Serial Learning in Terms of Backward Association. Wisconsin Psychological Studies, Vol.12, No.2, 1929) ;完形心理学与制约反应 (Gestalt psychology and conditioned reactions, Yale Psychological Studies, Monograph, Vol.31, 1932);《完形心理学研究》(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部,1930)等。合译〔美〕伍德沃斯《实验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