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浙江科技第二支社 曹时中 |
今年是九三学社成立65周年,也是省社成立55周年,值得庆贺。我学社已故中央副主席王选先生,淡泊名利,最后获得国家科技特等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他患重病期间几次亲自打电话给我,仍关心着我,让我们永远怀念他。 今年也是我从国统区偷渡到解放区的61周年。当年我是有朝气的台湾大学学生,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年过80岁的老人。经历了漫长的“阶级斗争”年代,能够活了下来,能为新中国做点贡献,值得庆幸。 《半月谈》评出了1992年“中国十大新闻人物”,邓小平列首位,曹时中排第十。(见注释1)我是央视“东方之子”第一批入选的专家、教授、博导(见注释2),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专家(见注释3),太原市荣誉市民,同时我也被公认为建筑纠偏学科的带头人、奠基人。 1990年1月9日《新华社》报道: “比萨斜塔暂时关闭,意大利政府投资一亿美元进行加固。” 1998年当欧洲专家苦无良策时,我被邀“搭脉”。(见注释4)我表示十个月可拯救比塔(见注释5)当时国际拯救比萨斜塔委员会的主席雅米尔 科夫斯基教授(下称雅米尔主席)称我为“超一流水平专家”他说:“我承诺,你回到中国后,我要去找你”(见注释6)“特别希望中国专家能参与到拯救斜塔工作中。”(见注释7) 1999年2月14日,雅米尔主席实现他自己的诺言,来杭州找我共商救塔事宜。我和他在杭州笕桥机场见面后,(见注释8)突然被浙大的曾教授以向学生介绍“比萨斜塔倾斜”的名义接走。雅米尔主席被接走后,曾教授与他的学生(副校长、党的干部 ),拒不让我们与雅米尔主席见面,数日后雅米尔主席竟然不辞而别,我与他共商救塔事宜就这样夭折了。之后有证据表明,浙大岩土工程的两位权威教授涉嫌收受巨额资金,指点迷津与人窃取并泄露国家纠偏技术核心机密。 2007年,英国专家翰·伯兰(拯救比萨斜塔委员会成员)披露:“在选择救塔方案时一波三折,最后选择了非常简单的救塔方法。该方法已获得成功。“比萨斜塔已扳回到1838年,同时在2001年就已向游客开放。”(详见07.6.29《新华社》报导(比萨斜塔已扳回到1838年) 刊登在《浙江日报》4版。 一、从方法上:实际就是我已取得的国家发明专利“倾斜古塔的纠偏方法”的核心技术:塔基下深层排泥法。 二、从时间上:使人惊讶:700多年世界的大难题,雅米尔主席1999年从杭州回国后,仅一年多时间,得救了. 三、从专业上,他们三人都是从事岩土工程、雅米尔和曾二人是多年老朋友,上述有书面凭证。证实了浙大那两位教授有:窃取并泄露国家机密嫌疑。 众所周知,拯救比萨斜塔是世界一大难题,同时也是我一生的夙愿。700多年来,全球的专家学者一直为拯救比萨斜塔努力,但未获取这一国际科技金牌。最后,比萨斜塔采用我的纠偏法得救了,我的夙愿也实现了。已为国争了光,中国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我已付出了三十多年的艰辛和沉重的代价,特别我是单位的总工、浙大博导、正高工、离休干部、省级机关的公务员,因这件冤案却以“国企工人”待遇,提早退休。至今仍未落实党的政策。我已是耄耋之年,这有关人生的价值和尊严的大问题。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下艰难拼搏,建功立业的;下面是我的经历: (一)苦难中挣扎 摆脱黑暗 家穷 ,志坚。 我家在温州瑞安的农村,出身贫寒,一生坎坷。 我的童年,处在国民党统治下,内忧外患,家穷潦倒。饥饿是我童年的全部记忆。我的大姐童年在饥寒中夭折,临死时还喊着要吃饭。两个哥哥因为家穷,从小就被送去做学徒。我是整个家族的希望 ,肩负着脱贫致富、做好事、大事的重任。我从小时候起就有这样的理想。在亲友乡邻的拼凑资助下,我才得以进城读书。初中、高中均在省立温州中学毕业。是依靠全家人千辛万苦,特别是大哥的全力支持,和我做家教、苦工赚来的钱完成了中学学业。 贫穷,使得我在初中已是“名人”,因为没钱购买校服,我是全校唯一不能参加晨操的班长。我曾闹过学潮被开除,参加过反饥饿 、反内战、反迫害等学生运动。也曾生过伤寒,又遭复发,真是死里逃生呐。我自小时候起就是靠地瓜叶子、野菜、麦皮烧成的糊糊度日的。高三时,记得一次有同学突然来我家找我,情急下我急忙把未吃完糊糊的饭碗藏在抽屉里……。这些都是我高中毕业前的窘迫而艰难的日子。 (二)偷渡中逃生 走向光明 坚决跟共产党走 ,偷渡是唯一的出路。 1948年夏天,我高中毕业,投奔在台湾打工的二哥,后考入台大。1949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垂死挣扎,政治黑暗。 1949年4月6日(台湾四六事件)这天在全岛大捕进步学生。尤其在台大,我住的新生南路学生宿舍,进步学生多,逮捕也多。其中,我的同乡陈钱潮(台大麦浪歌咏队长)也遭逮捕,造成大批学生外逃。人心惶惶。当时我们都没心读书。有些同学邀我同去日本、美国,但都被我婉拒。我多么向往解放区。我和同寝室同学周顺行(台大农机系)冒着生命危险,避开宪兵检查,两人躲在一个油桶里,坐机帆小船离开了台湾,奔向解放区,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我在共和国未成立前就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7月1日我们到了解放区,由于家穷,不可能再继续读书了,我马不停蹄去南京参加革命工作。由于途中山路土匪多受阻,路费已用尽,我便在杭州向市军管委报到。军管委的领导了解到我是来自贫苦家庭的大学生,深表同情的说:“参加工作或继续读书都是参加革命工作。”最后我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到浙大读书。我是台大来的唯一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学生,即学杂、食宿等等费用全部由人民政府供给。我一到浙大就申请要求参加共产党,要接受党的考验,处处模范带头作用。我在浙大参加学联工作,经常忙到深夜,是“镇反”、“三反”、“五反”等等运动的工作人员。特别在抗美援朝,当时恐美情绪严重,报名参军的人少,当党与国家有难时,我违背了父母盼我好好读书的心愿,满腔热血,毅然挺身而出,带头参军。当时《浙江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此消息。那时我的家也分到了田地三亩四分,评为贫农成份。(见公社证明) 进浙大读书,除我以外,还有史靖国(台大化工系),曹瑞骏(台大农经系),方孔裕(台湾师院地理系)黄小英(台湾籍)和蔡爱姑等人。周顺行在蚌埠,张敏新在温州。 1952年,我在浙大毕业。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当时故乡,贫农出身的第一位大学生。此时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了大展宏图的机遇。 (三)忍耐中生存 改变“命运” 厄运是暂时的误会 ,党的事业才是大局,接受党的考验。 1952年夏天我分配到浙江省建筑设计院工作,专业对口。我非常热爱设计职业。但是走向光明的路不都是铺满鲜花和掌声的。 在左倾思潮的年代,1952年12月23日,我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怀疑为“托匪”,遭遇错捕。戴上手铐、关押审查。1953年7月8日由于是错捕,我被悄悄地释放,我的体重由150斤骤减为120斤,初恋女友也离我而去,行李不知去向。为了党的声誉,不能留在杭州 ,到农村工地去施工。无奈,后来我上诉省纪委,才得以纠错。(平反文件见注释9)在极“左”思潮的岁月里,这只是我“厄运”的第一步。 1955年我和妻子査良璇结婚。因是一见钟情,婚前我不知她是香港作家金庸的小妹。我被怀疑为“港台敌特”双料货:岳父是文人,却被诬陷私藏枪支被错杀,(平反文件注释10)财产充公,弃尸荒野,所住的三百多年的建筑群被拆。我又成世仇分子。二哥是产业工人,被错划为右派(平反文件见注释11),在劳改农场累病致死,我成为右派的家属。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表面上我虽是标准设计室主任工程师兼结构组组长,工作出色,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实际上长期以来我被误作“内控”人员使用。工资调整也轮不到。我一家三代六口人,只能向私人高价租住在一间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 ,一住就是20多年。正是历史的原因,造成我坎坷的一生,受尽了人间的歧视。饱受世态炎凉。只有盼望台湾早解放,香港早日回归,才能洗清不白之冤。 我深知“厄运”是暂时的误会,事业才是大局。只有忍耐,拼博奋斗,报效国家。我是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为了接受党的考验我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如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的体力劳动,我每年夏天都参加“双抢”劳动,开运河的挖土、农场的挑粪、种植等等,重、苦、累都带头参加。我也是听党课的基本学员。不管设计多忙,总是场场必到。几十年来我写了数不清的入党申请报告,也记不清听了多少次的党课,我是把国家的需要,当成我的工作。我虽是“内控”人员,但对我的技术仍是非常信任,我是“突击式”的设计工作者,凡是有急、难、新的工程几乎就有我,中共中央政治局杭州会议场所,浙江省体育馆,援外工程,夺煤大会战工程,水泥业大发展以及限额以上投资等工程,我总是全身心投入,以设计院为家,以设计作为爱好,不分节、假日、白天、黑夜,我干的是重活、难活、累活。我经常吃住在现场,累了睏在画图板上。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我成了干劲十足的设计快手、能手。在三次“设计大比武”中,每次夺冠。 平时重视“创新,”努力多出“精品”。我的设计特点:精益求精、安全、省钱、便于施工。40多年我设计了几百多幢各类建筑,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财力、物力。其中有连续加班加点完成的:如杭州饭店小礼堂设计(中共中央政治局杭州会议场所)。当时是何等重要的政治任务。浙江省体育馆设计,我采用新型结构大跨度鞍形悬索屋盖,攻克边缘构件应力过大的难题,用钢率创世界最少的记录,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作为重点文章发言,受到业界高度赞扬。(见注释12)尽管我拼搏奋斗,仍做了三十年的技术员。 改革开放后,我服从党组织的决定,被破格提升为浙江省建工局总工,教授级高工,兼任浙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公务员待遇。我的妻子被评为优秀高级教师,参加了民主同盟组织,是政协杭州市第五,六,七届委员。 “危机”终于转化为“良机”了。其中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啊。 我参加了九三学社,作为参政的民主党派一员。 (四) 艰难中拼搏 誓夺金牌 拯救比萨斜塔是我一生的夙愿 。 许多好心人曾劝我: “这是国际金牌,全球高手如林,白忙,死了这份心吧”。 众所周知,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是人类珍稀的瑰宝,在工程质量上却是“豆腐渣工程”。,该塔是教堂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中途停工两次,于1370年完工。塔高仅8层,历时近200年。已南倾2.1米, 早在1292年意政府就成立第一届拯救委员会,可“越纠越偏”。到1990年为5.7米,仍向南倾斜。“斜而不倒”成为世界奇观。救塔,却成为“一大难题”。拯救斜塔是我童年梦想,拯救比萨斜塔是我一生夙愿,我已付出30年沉重的代价,为国争了光。 古塔是文物,救塔不能轻举妄动,为此 (一)要苦练基本功。从上世纪60年代,我开始收集资料,在不同地基、不同基础、不同结构体系、不同倾斜的建筑物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总结,形成整套“纠偏”的理论、技术。我的“纠偏”技术特点:采用综合治理,安全、高效、省钱,堪称神州一绝。 (二)还要筹集资金,才能西去救塔。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新的机遇和腾飞。振兴中华有希望了,内心多么喜悦。 在我国,为国争光,真是太难了! 我的“纠偏”技术成功,带来“荣誉”与“苦难”逐日俱增。“枪打出头鸟”。我在业余时间提供技术咨询以筹集救塔资金,结果在1988年10月,我被包工头诬陷为“受贿”,“红眼人”围攻,同时我因为得罪党委书记,不是保护,为了所谓“收受二万元现金”,为“受贿”,趁人之危,投井下石。我遭到传讯、免职、退休、立案,最后惊动了最高检察长刘复之,才得以撤销。(平反见注释13)在六年的苦难日子里,背着黑锅,顶着压力,受尽千辛万苦,我仍为拯救“比塔”而努力,梦想总有一天能为国争光。 1988.10.5 我被“传讯”;案件震动全杭州,司法界、科技界等认为:曹的技术咨询不仅无罪,而且应该重奖。我单位不顾省科技干部局、省科协、省科委、省社科院等单位反对,倒行逆施,急忙在1989.2.17 把我“免职”。虽然社会各界如《光明日报》、《民主与法制社》、《新华社》等给予各种支持,但是我在“纠偏”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我深知这是件“冤案”。1990.1.15我单位却匆忙决定:以“国企工人”提早退休。救塔是大事,要忍耐。次日,我就打起精神去杭州舒公塔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1990年我自信身怀绝技。纠偏杭州余杭舒公塔订立合同,条件有三, 其中有:时间一个月,纠塌要赔。一个月内,90年3月份扶正了杭州舒公塔,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注释14) 我的“拯救比萨斜塔方案”引起国家科委高度重视,同年3月,【90国科外字089号】来文指示:“事关重大,举世瞩目”,要进行论证。5月5日被顺利通过。结论是:先进,科学。(见注释15) 1990.6.17我又被“立案侦查,取保候审”。【见《中国检察报》】1990年,意大利政府关闭了比塔,投资一亿美元进行加固。因1989年有座与比塔相似的帕维亚大教堂的钟楼突然倒塌,砸死4人。并成立第17届国际拯救委员会,岩土工程专家雅米尔教授任主席。时不我待,1990年9月我筹建民营纠偏研究所,1991年被批准营业。(注释16) 1992年我在青浦博物馆题字:“青浦访古,志在必成”结果,我仅用两个月扶正上海千年古塔(青龙塔)被专家们认为是奇迹。 1994年,浙大(求是新村70幢)教师楼倾斜,学校自行纠偏6次,成为“整体危房”,慕名求救。在我们纠偏下,危房得救了,已摘危房帽子。 1995年我用三个月扶正高度与比萨斜塔相近,(业主在纠偏前脚手架支在塔的挑檐上,)倾斜增为3.05米的太原双塔寺东塔,(是国家文物局特别推荐的。)我和妻子二人被授予太原市荣誉市民。 还有工业、民用建筑和水塔共纠偏80多幢全获成功。 (五) 关闭中比塔 纠偏成功 1998年第17届拯救会,屡救屡败、苦无良策,当年我应意中友协邀请“搭脉”,我国央视“早新闻”播放此消息。我是全球第一位专家,在欧洲显示力量,在中国驻意大利使馆领导下,我在罗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的纠偏技术可以拯救比萨斜塔”,几乎所有的媒体均报导的特大新闻,轰动全球。雅米尔主席放弃国外休假,返回意大利和我会晤,我被雅米尔主席誉为“超一流水平专家”。说“特别希望中国专家能参与到拯救斜塔工作中。” 1999年2月14日雅米尔主席实现他自己的承诺,专程来杭州找我,共商救塔事宜,详见1999.2.16《浙江科技报》及1999.2.26《香港商报》,在机场见面后,被浙大曾教授接走,使我不能与他见面。他得到高人指点后不辞而别,回国去了。这一直是个谜。 2007年英国专家约翰·伯兰(拯救比塔委员会成员)对媒体谈话中泄露天机:“2001年中期拯救工程初见成效,当年12月15日开始向游客开放。比塔在选择纠偏方案上一波三折,最后采用塔基下深层排泥的方法,”【详见《新华社》报导2007.6.29《浙江日报》第4版】即就是我的纠偏法的核心技术拯救成功了。详见省科委(技术论证纪要)。比萨斜塔向南倾斜5.7米,由于第17届拯救委员会严重缺乏理论分析和依据以及缺少实践经验,生搬硬套,结果仅仅纠回了45厘米便草草收兵。总之纠偏成功了,我的夙愿也终于实现了。中国纠偏技术为世界作出了一大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我的“拯救应县木塔”方案,是应国家文物局来函“征集维修方案”而写,已在《简报》全文刊登,并加以肯定。推翻已中标的“七院士方案”为保护文物,作出重大的贡献。(见注释17)但却在我申报工程院士时,我上交论文、材料等却被不见了,我为应邀“百家争鸣”,却付出了本不该付出的代价! 2009年,因为“上海楼倒倒”事件,院士专家分析原因有误,殃及无辜,我特地写信给温总理,“质疑上海倒楼原因”为题,刊登在《浙江科技报上》。(见注释18) 如今祖国在腾飞,振兴中华已取得辉煌成就。遗憾的是:我在我省申报工程院士的事宜上,在收到被退回的材料上“被提名单位意见栏”我单位领导心术不正竟写上:“曹时中是有争议的人物。”一票否决了我的申报。这说明错案虽早已纠正,极“左”思潮的阴影还是那么地可怕和顽固。 我年事已高。爱妻也过早地离世。在庆祝九三学社成立65周年时。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我在爱国人生的道路上,能取得一些成就,都要归功党的教育和培养。 (六)注释1.92年中国十大新闻人物—-1993.1.20《新华每日电讯》《文汇报》 2. 1993.7.9—————- 央视播放 3. 证号(93)9330243号 4. 为比萨斜塔“把脉”———————1998.7.30《人民日报》14版 5. 中国专家曹时中表示拯救比塔有把握—1998.8.1《科技日报》1版 6. 拯救比塔 意中合作有望——————1998.8.23《环球时报》9版 7. 意中专家联手拯救比塔———1998.8.19《人民日报》海外版6版 8. 第二次握手—————————————–1999.2.26《香港商报》 9. 浙纪(53)众丁字第907号 10.(85)海法刑再字第12号 11. 温州市委(79)180号 12. 曹时中设计浙江体育馆用钢量最省—-83.10.17《浙江日报》1版 13. 1992.8.9《人民日报》 1992.8.10《中国检察报》 14. 证号ZL90.1 026530 15. 浙科工字(90)85号 16. 注册号:杭市合字01011号 17.“天下第一塔”如何拯救————————-2002.7.11《文汇报》 18.纠偏大师质疑上海倒楼原因————2008.8.4《浙江科技报》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