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沧教授

郑晓沧教授
王承绪

郑晓沧教授,又名宗海,浙江海宁人。生于1892 年9 月。
1912 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1914 年北京清华学校文科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18 年秋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和东南大学教育学教授、浙江省立女子中学校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挺等职。1929 年8 月起,一直在浙江大学执教、任职。
晓沧先生初到浙大,就创办教育系,任系主任,聘请名教授孟宪承、俞子夷、庄泽宣、沈有乾和黄翼等担任教职。在教育和心理专业方面,有很强的师资阵容。除教育本专业外,很注意文、理基础课程, 一年级设中文、英语、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由有关各系的教授任课,英语有何慧莲、林玉霖,历史有鲁撞平、苏叔岳,数学有钱宝琮,自然科学有薛德炜、陈之霖、徐仁镜。重视教育见习和实习,创办了培育院,还设置辅
系,以利同学毕业后就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在全国各大学的教育系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在“一二·九”运动中,校长郭任远勾结反动军警,压制同学的抗日救亡运动,引起广大师生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掀起了驱郭斗争。当时晓沧先生任教务长,同情并支持同学的爱国行动,在郭任远离校和竺可桢校长未到任前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度代理校长,使校务得以维持不坠。
在浙大西迁过程中,晓沧先生协助生校长,在办学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教学,弦歌不辍。1938 年,浙大迁泰和吉安后,在维持原有系科的基础上,还增设师范学院。晓沧先生兼任师范学院院长。同年10月,全国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在重庆举行,晓沧先生在会上提出办院方针,略谓当兹困难正深之际,益宜踏实做去,充分利用浙大文理学院人才与课程的资源,增加教育专业上必需的实际设施。各系主任由文理学院有关各系的主任兼任,如国文系为郭斌和教授,英语系为梅光迪教授,教育系为孟宪承教授,理化系系新设,由王季梁教授任主任。在教学上十分强调学问基础,视为合格师资的必要条件,为人师者好学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1939 年,浙大已迂广西宜山,当时浙江几乎有半个省沦陷,学校为了为未沦陷区青年提供学习机会并争夺沦陷区的青年起见,在龙泉设立分校。初由陈、训慈先生任主任,半年后训慈先生离任赴渝,由晓沧先生接任。龙泉地处抗日前线,时有敌人骚拢, 1942 年夏,敌人突然袭击,分校师生徒步向福建撤退,上有敌机扫射,后有敌兵追赶,形势非常紧急。分校师生到福建竹溪、大师,等敌兵后撤后返回龙泉。当时同学的生活非常清苦,
往往数月不知肉味,但是,同学都有强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勤奋学习,教师认真教学,学习制度严格,课外活动活跃.一般在星期天举办讲座,同学自由参加,晓沧先生曾作“谈翻译”等讲座,担任文学研究挂的导师.自编牛顿、伽里略英文剧本,供同学演出。文学研究社有副对联:“文社常刊王子(指玉季梁先生)句,华楼遥接郑公(指晓沧先生)风”,反映了当时学术活动情况。分校地处穷乡僻野的山村“坊下”,晓沧先生把它取名“芳野”,寓桃李遍野之意,充分表达了当时广大师生的
理想,建立了优良的学风.分校设大学一、二两个年级,同学读完两年,即转贵州总校学习。直到抗战胜利后,分校师生才迁回杭州。
1943 年夏,晓沧先生到湄潭,任研究院院长。早在浙大创办之初,就根据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教育思想,重视科学研究。
1944 年10 月,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二次到遵义和湄潭参观.晓沧先生为李约瑟作翻译,讲《科学与民主》,并向客人介绍研究院情况.当时浙大研究院共有五个研究所,史地研究所和化工研究所设在遵义,数学、生物学和农业经济三个研究所设在湄潭。史地研究所所长张其向教授,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另有地质学叶良辅教授,宋史陈乐素教授,历史地理谭其骧教授,外国史顾谷宜教授和气象学卢鋈教授。化工研究所所长李寿恒教授,该所是当时全国重要的化工研究中心之一。数学研究所所长苏步青教授,专长几何,陈建功教授专长分析,他们的研究在很多国外杂志发表。生物研究所所长贝时璋教授,专长实验形态学,另有遗传学谈家棋敬授,内分泌学和制药学孙宗彭教授,植物生理学罗宗洛教授,植物生态学和形态学仲崇信教授。农业经济研究所所提吴文辉教授,还有在牛津研究合作的许道夫教授和在加州大学研究农场管理的沈文辅教授。
除研究院的各研究所以外,其他各系也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例如,物理系的何增禄教授专门研究光学,电学有王淦昌教授,无线电有束星北教授,化学系的纪育洋教授和周厚复教授专门研究有机化学理论,王葆仁教授和张其楷教授有机合成,王季梁教授分析化学.农学院的科研工作在卢守耕教授和吴耕民教授领导下进行。农化系罗登义教授研究营养化学。
浙大教授的科学研究给李约瑟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英国《自然》周刊著文说:“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大学之一……湄潭是浙江大学科学活动的中心,在湄潭可以看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一派繁忙紧张的情景。”他在为浙大师生讲演时,称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
晓沧先生擅长文学,在湄潭期间,与教授中爱好诗词者如江问渔、苏步青、祝廉先、王季梁等教授,组织湄江诗社,唱和不绝。晓沧先生有“湄潭茶场夜月”二首如下:
藤榻J京生几倾杯,娟蜗修竹出渴限。
婶娥.亦有峙羞态,故绕疏林缓缓来。
一种清幽画不成,天边琪重映长度。
霞长如带蓝如染,上级明珠分外明。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晓沧先生二次出国考察, 9 月经由印度飞抵伦敦。刚抵伦敦,受到校友的热情接待。自建德分别后,经过8 年战乱,在异国重逢,分外喜悦。晓沧先生于飞抵伦敦之夕作词《鹤鸪天》相赠,我们深为感激。
万里孤搓云海浮,今宵真个到欧洲。经尤浩浩名都郭,树影摇摇客地.我。揭i毒兴,动离?毡,沿院统转入华楼。天下游子逢知己,下榻开搏与解忧。
是夕老同学承绪、端瑛优丽即为招待安顿于西山雅寓使其浑忘羁旅之惑。
晓沧先生在英参观牛津、剑桥、伦敦等高等学府,访问彼邦专家学者,游览名胜古迹,考察文物制度,观看莎翁名剧,瞻仰马克思墓地.紧凑的访问日程,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快过去。1945年底从苏格兰由海道赴美。旧地重游,历时一载, 1946 年底返抵杭州。时竺校长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后正在英国访问,晓沧先生返校任师范学院院长、教育系主任并代理校长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郑晓沧先生是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浙江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务委员,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及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常务委员,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育系教授,1962年任浙江师范学院院长,1964年浙江师范学院迂金华,晓沧先生回杭州大学,任教育系教授、杭州大学顾问、浙江省教育学会名誉会
长。
郑晓沧先生从事教育工作六十余年,毕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是我国德高望重、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全国,桃李满天下。他在我国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很大的影响,赢得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尊敬。他学识渊博,治学谨严,在教育学和教育史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洋文学也有很深的造谐,写作了大量诗词和英文创作,特别在浙江地方教育史和中外古代教育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晓沧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一直在大学任教,担任过教育概论、教育原
理、中等教育、教育社会学、普通教育法、英美教育书报、外国教育史等八门课程的讲授。他对教学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学术译著。在解放前的学术著作有:《教育概伦》、《教育原理》、《英美教育书报指南》(商务印书馆1925 年版)、《修学指导》(商务, 1923 年);《初级中学之职能》(商务, 1924 年);翻译的教育专著有:杜威《予之教育仿条》(《新教育》1920 年第二期)、杜威《儿童与教材》(中华书局, 1921 年)、富、勒《人生教育》(商务,1920年)、庇锡尔《设计组织小学课程论》(商务, 1922 年)、古德《数育之科学的研究》(商务, 1924 年)、韦百尔《修学效能增进怯》(商务, 1922 年),另有《东方白》(商务, 1947 年)。晓沧
先生的以上译著,是旧中国高等学校教育学的重要课本和参考用书。他精心翻译的美国作家奥尔两德的著名教育小说《小妇人》(1932 年}、《好妻子》( 1933 年)和《小男儿》( 1935 年),脍炙人口,在国内有很大影响0 1932 年,为纪念伽里略和牛顿三百周年祭,他用英文写了《新时代的黎明》专著,并应英国剑桥大学校长鲍尔温之请,寄一份给剑桥大学图书馆珍藏。晓沧先生的英文专著还有《英国文学史纲要》( 1943 年,龙泉).诗集有《流离集》( 1943 年,泰和)。
解放后,晓沧先生集中精力研究外国教育史和浙江地方教育史,曾编译外国教育名著多种。如《柏拉图论教育》(人民出版社, 1959 年)、《亚里士多德论教育》、《昆体良论教育》、《卢梭论教育》和《夸美组斯斗争的一生和他丰富的教育遗产》等。
1962 年,杭大教育系承担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的编译任务,晓沧先生亲自担任编译组组长,负责编择和校订工作。他又研究拉丁美洲国家教育,写有《阿根廷的教育》和《巴西的教育》等专文。他对我国古代插图本教科书的研究,具有创见,著有《中国插图本教科书溯源》、《中国具有教育意义书籍附用绘图之历史的研究》等专著,发现我国插图本教科书较夸美纽斯《世界图解》历史更为悠久.他的《中国具有教育意义书籍附用绘图之历史的研究》一文,刊登在捷克《东方杂志》,为国外学术界所重视。
在浙江地方教育史研究工作方面,晓沧先生开拓了研究道路,积累了大量史料,成绩卓著.他先后发表了《浙江两级师范校史志要》、《林启在浙江教育史上的地位》等著作。在中国教育史方面,还有《颜元的教育思想》等著作。晓沧先生对音乐也有研究,曾著有《大作曲家列传》卷一、二(上海万叶书店, 1951年);译有《巴麟及古典乐派》、《贝多芬及浪漫乐派》、《布拉姆斯及现代乐派》等。英文著作《牛顿三百年祭》现存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诗词有《栗庐诗集》八卷。六十年来,晓沧先生在培养人材和教育学术研究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晓沧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诬陷迫害J四人帮”被粉碎后,万象阳春,他无比欢欣,精神振奋,吟诗填词,热情歌颂党中央,热情歌颂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热情歌颂教育战线和科技战线的大好形势。1978年,他以87 岁的高龄出席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家大事。晓沧先生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他平易近人,热情诚恳,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特别对年青一代的成长更是关心,不顾年迈,在业务上悉心指导.他非常关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常写诗热情歌颂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晚年,他经常勉励大家户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杭州大学的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我们要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多出人材、早出人材作出贡献”。他一再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他非常关心祖国的统一,切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978 年夏,晓沧先生因病住院,医治无效,于1979 年3 月12 日逝世,享年88 岁。晓沧先生毕生献身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材和发展教育科学而鞠躬尽瘁.他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本文根据《浙江海宁人物资料》《郑晓沧》文改写)
(本文作者:杭州大学教育系教授)

《郑晓沧教授》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