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蕙
我是一棵小草,至冬还未衰败的幽涧小草;我是一头牛,终生陷泥蹶块、还要奋蹄前进的老牛。我一生平庸,没有接触过大人物。只有一个人是我心目中的大人物,他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气象学家,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他在气象科学上的成就和培养地理人才方面的贡献,足以使炎黄子孙永志不忘,而我深深怀念他,是他见之于行动的浩然正气。
竺可桢于1936年4月到浙大任职。当时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他到校后向全校师生讲话时说:“我们是越王勾践的后人”,激励大家要有卧薪尝胆、誓雪国耻的决心,师生悦服。一年以后,抗日战争开始,上海“八·一三”战起,杭州震动,学校决定迁徙,在竺校长的领导下,全校教师和职工同心戮力,克服种种困难,学校一迁江西,再迁广西,一年以后,三迁黔北,才算底定,三年间,学校虽然经受极大的困难,而竺校长从不沮丧,始终镇定自若,毫不怀疑抗日必胜的信心。据我所知,竺可桢任浙大校长期间,曾经几次要求辞职,那是因为教育部说话不兑现,浙大的教育经费无着落,学校难以为继,但每次都被全校师生恳切留住了。当时学生之中,有人听说竺校长要辞职,便奔走相告,自动签名挽留,可见全校师生已经不能没有竺校长了。
最困难的时期是皖南事变以后。这时白色恐怖笼罩黔北,浙大学生的进步活动被视作眼中钉。竺校长很明白后方的白色恐怖与前方的反共摩擦是一致的。际此风云压顶,雷电轰鸣,浙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个时候,竺校长却不再说想辞职不干了,反而挺身而出,支持进步活动。竺校长揭穿了国民党特务对滕维藻、潘家苏同学的陷害;同时又完全相信何友谅同学因一时经不住严刑而才屈打成招;至于我,不过是因为眼看民生凋敝、官僚买办大发国难财时,在倒孔大会上讲了几句真心话,也受到迫害。我们都是普遍的学生,但竺校长却费尽心机,多方营救。费巩教授参加民主活动,浙大曾接到当局的监视密令,发文予以驳回。1945年春,费巩教授离开浙大赴重庆时突然失踪。不久国民党特务又嫁祸于送费巩上船的邵全声,把他拘捕在中美合作所,当场判处死刑,全亏竺校长亲自两次到中美合作所探望邵,并进行了大量的营救活动(编者按:详见本书邵全声文,此处刷去一节)。在杭州,浙大学生于子三无故被捕在狱中惨遭杀害。国民党特务伪称于用玻璃片自杀,要竺校长签字证明。竺看了于的遗体后断然拒绝,事后向新闻记者揭露,指出于之死是千古沉冤,国民党推卸不了责任。后人视今,今人视昔,有第二个这样伟大的大学校长吗?
下面讲一讲竺校长营救我的经过。我于1942年初在贵州遵义被捕。到1943年夏,已转到五云山集中营。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看名记者萨空了的记述(他著有《两年,在国民党集中营》一书,正好我和他是前后难友):“太阳完全落了山,我们才离开青木关。我看着汽车驰向赴北碚的路而不再沿成渝公路前进……汽车忽然在一个很荒凉的处所停下来……喊了大半天,只喊来了一乘滑竿,再也找不到第二乘,于是特务们就请我坐上去,又雇了一个农夫替我背了箱子,开始离开了公路,爬上一个山坡,走向更荒僻的山野。他们这一群特务,则在地下跟着滑竿跑,下坡、上坡,四川的山村向来是这样的,抬滑竿的农民,走惯了这种路,抬着一个人,还可以跑得飞快,可是这些特务,却叫苦连天了。翻过两个坡之后,特务已都气喘如牛,渐渐地不能再跟着跑,但是还有一个身体看来很壮,仍在拚命追随……离开公路约半小时后,我们走到了一条小河旁边……同时我看到了距我们不远的一个山头上,有很亮的电灯似的光芒照耀着……又爬上一段峻坡,发现了一段城垣挡住去路。滑竿抬进城垣,又有第二道城门,在这里滑竿放下来,两个持枪的卫兵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还有第三道城门……”
这样一个山岗石寨,连国民党的青年特务爬起来也气喘如牛,竺校长已年过半百,却于5月29日顶着烈日来保释何友谅和我两人。何因前些日子越狱未成,另行禁闭,不许见面(后来被秘密处死)。当我见到竺校长时,涕泪满面,激动万分,感恩之情,难以言表。竺校长走后,敏感的难友都为我祝贺。竺校长在日记里写着:“下山时已十点半,有警报,闻飞机声,十二点解除,一点半再坐车至青木关,在站见一穿制服者押一学生模样人加手铐者来,余为之泪下。”他不说自己在烈日与敌机威胁下为两个学生受惊受累,却记下他为青年学生受难而同情落泪。如此校长,岂不胜过父母!
竺校长又是爱国和清廉的表率。他的大儿子从抗战一开始,就去当兵抗日,从没听说到浙大来开“后门”。他的女儿参加了新四军,后来随部队渡海,病死在大连。竺校长的家,经过随校数度搬迁,损失很重。但学生会为前线抗日将士募捐义卖时,竺校长还是把家中残存的珍品拿出来参加义卖,竺校长本人一身布衣,常常和学生一样,出入于陋巷荒野。当时学校校址分散,他.奔走于遵义、湄潭、永兴两县一镇之间,难得坐汽车,有的学生不认得竺校长,路遇作伴同行,谈话无所顾忌。时间几乎过去半个世纪,我们——他的学生现在已是苍颜白发的老人了,回顾一生,觉得从浙大、特别是从竺校长那里,获得了很多的精神财富,激励了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