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民族文化 永恒的求是精神

洪星

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以其崭新的姿容展现在素有“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县城,这就是新近修善一新的浙江大学五十年前办学旧址,湄潭文庙。

湄潭文庙始建于明万历48年(公元1620年)。历史上曾因战乱、天灾等原因多次被毁,先后於1842、1859、1878年三次集资重修过。以后又因年久失修,加之解放后被改作职工宿舍,实已破烂不堪,面目全非。

1981年,浙大老校友、浙农大教授唐觉先生来湄访问,使我第一次了解到浙江大学曾在湄潭办学的情况。1984年,浙大地下党及进步学生运动座谈会在湄潭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的浙大校友参加了会议,并寻访了当年浙大在湄办学旧址,使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1986年1月,曾来此参加座谈会的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副总编吕东明,周志成、潘衰给我来信写道:“在京的许多浙大校友建议修复某些浙大旧址,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修复文庙,作为纪念浙大的重要文物。”由此,使我萌生了修复文庙,建立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的念头。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留一处浙大在黔北的办学纪念地,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这座象征湄潭历史文化的古建筑,以缅怀先辈,激励后人。

我的初步设想,得到县委和县政府领导间志的赞同和支持。丨936年6月,受县委、政府委托,决定由我率团到浙江大学首次汸问,以取得池们的支持帮助。浙大校长韩桢祥博士、顾问杨士林教授听了我的意见后非常赞赏,认为这是枪救文物、发展文化的重要措施,具有现实意义。经过短暂的协商,共同签署了一个会谈《纪要》,浙大同意捐款五千元,以资助在湄筹建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在杭访问期间,我们看到浙大附中叫“求是中学”,由此联想到我县湄中也曾是浙大附中,为能与浙大挂钩,把湄中更名“求是中学”,以引进浙大先进的教育文化,对浞进我县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将是很有意义的。浙大领导同志对我的想法亦很赞成,他们说,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乡,浙大帮助湄潭是应尽的义务。

从浙大回来后,立即向县委、政府作了汇报。县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立即以湄发(1986 ) 15号文件转发了代表团与浙大签署的《会谈纪要》。

1986年7月,浙大贵州校友会会长、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安毅夫陪同国际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来湄访问时,我把1 方问浙大的情况及准备修复文庙建陈列馆的打算告诉了他,希望他帮助做些工作。他回省城后即向省文化厅王恒富、潘廷映两位厅长通报了此事,并来信转达了他们的意向。我立即与县委书记华金河、县长周大新相商,决定立即着手办理此事〇1986年8月15日正式向省文化厅送了筹建报告。报告突出了湄潭文庙是浙大西迁办学的重要纪念地,是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等一批我国著名科学家教学和从事科研的重要场所,还是世界著名学者李约瑟作过学术报告,并把浙人称为“东方剑桥”的地方。因此,我们建议修复文

庙,建立“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总预算经费为30万元,耍求省解决一半,我县自筹一半。9月初,我和县文管所长舒国华到贵阳,专n向省文管会主任秦天真,文化厅长王恒富和文物处领导作了洋细汇报。1987年2月5日,省文物处处长吴正光、省文管会办公室副主任罗会仁、省文物顾问、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李多扶一行专程来湄落实文庙修复工程,并对若干技术问题作了现场指导。8月中旬,省文化厅下达(87)黔文物字第25号文,正式批准拨款维修文庙。

为使工程顺利进行,我们作了许多宣传舆论工作。一是向领导汇报,请他们重视和支持。省委书记胡锦涛、省长王朝文来湄潭时,我向他们作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赞许。胡锦涛同志讲,湄潭是个好地方,浙大这么多名人住过湄潭,可以请他们继续对湄潭作些贡献。副省长龚贤永在王恒富厅长的陪同下,专门到文庙工地视察过。省政协副主席宋树功、文化部群文局长焦勇夫和省文化厅副厅长潘廷映也曾到文庙工地视察指导,二是向省内外关心这件事的知名人士如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老省委书记周林以及北M、上海、广州等地的浙大校友通拫情况,他们屮许多人来信或题辞表示关心与支持,苏步青教授早在88年就为陈列馆题写了馆名。他们的支持鼓励更坚定了我们办好这件事的决心和信心。

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正式组织实施中,我们采取了下列步骤:

第一,建立领导机构。87年3月,县政府以(S7) 14号文件通知成立修复文庙及筹建浙大西迁陈列馆领导小组,县长周大新任组长,政协主席、县文管会主任洪星任常务副组长,县委f别书记王启扬、副县长任启贤、县人大副主任何其荣、县委宣传部长周学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蔡广节、张大彬、潘学良、周顺民、徐练伯、喻朝璧、舒国华为小组成员。同时聘请了苏步青(全国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淡家桢(全国人大常委、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杨士林(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顾问)、江希明(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杭州大学顾问)、安毅夫(浙大贵州校友会长、贵州民族学院名誉院长)、罗会仁(省文物处古建筑师)、张由之(遵义纪念馆顾问)等人为顾问。

第二,做好搬迁工作。县政府即时修建了部分职工宿舍,并发出通知,要求住在文庙的16户人家和托儿所在限期内搬出,以不误工程开工。

第三、落实施工任务。修复工程,明确由县文管所长舒国华负责设计施工。从1987年11月1日正式动工,于1989年9月底主体工程峻工,还对内外环境进行了整修和绿化。整个工程历时两年,耗资约40万元。其中省拨款22万元,县拨款3万元,用于职工建房和搬迁15万元。由于负责工程的全体同志认真负责,,工程管理实行严格的质董把关,财务监督,工程质量优良,多次受到省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好评。四十周年国庆之际,在此举办了湄潭建国四十年成就展览和美术书法展览。

第四,做好陈列馆的组建工作。为落实浙大西迁陈列馆的方案,我于1989年5月再次访问浙江大学。校长路甫祥、校长助理吳世明以及朱宝禄、吴永志、戟锋主任等,听取了我们的初步方案后,表示同意,并责成戟锋主任协助搞好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勤俭节约,讲求实效。鉴于1990年是浙大迁黔五十周年,也是竺可桢先生诞辰100周年,故开馆时间安排在1990年5月为好。

1989年10月,根据与浙大协商的意见,西迁陈列馆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委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喻朝璧具体负责陈列馆的组建工作。1990年3月,喻朝璧、徐练伯、舒国华应遨赴杭州出席竺可桢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之际,到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档案馆收集史料,制作图片,还拜访了部分浙大老学长、老校友,他们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史料。4月初,陈列馆进入制作陈设阶段,由喻朝璧负责撰稿和总体设计,卓艺文、汤蕴初、罗盂亨和陈邡担任美工制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于7月中旬完成。整个陈列馆以其史料珍贵齐全,设计制作精美、风格典雅朴实受到好评。贵州省文物管理处长、我省文博专家吴正光同志在开馆前审看了三遍后,称赞道:“这个陈列馆办得好,很有特色。以教育为内容办陈列馆在全国还不多见”。他在《贵州文化》杂志上以“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为题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展览办得十分成功,大有百看不厌之感”。“利用文物古迹举办与之相宜的陈列展览,是保护历史遗产,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成功之举。看了这个展览,使我由衷地感到,湄潭县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确实有远见,他们在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就踌蹐满志地作了一件值得称道的工作”。

1990年盛夏7月,秀丽多姿的湄江之滨汇聚了来自省内外的数以千计的校友佳宾,出席“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揭幕典礼和“求是中学”挂牌仪式。当络绎不绝的人群步入文庙,观赏这座古建筑古朴典雅的风姿,瞻仰当年浙大西迁办学的光辉业绩和老一代科学家在这里辛勒耕耘所结的累累硕果时,他们发现王淦昌教授轰动世界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的论文就是在这边远小城写成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博士曾在这里攻读过。人们惊叹小小的湄潭县城竟有这么多著名学者在此从事过教学科研活动,为祖国培养了一代英才,为中华民族教育及科技事业作出了如此重大贡献。

1990年7月20日下午3时,“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揭幕典礼在文庙大成殿隆重举行。大殿四周朱红墙壁上挂满了海内外浙大校友送来的贺匾、贺辞及书画贈品。正中央一米多高的基座上安放着我国著明教育家、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半身塑像。在县委书记华金河同志致欢迎辞后,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朱宝禄同志宣读了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等浙大老学长的贺电和贺信,并告诉大家:“苏老这次本决定亲自来湄潭参加庆典的,机票都买好了,只是由于临行前身体不适未能成行。他委托我向大家表示歉意,并向大家问好!”这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声不绝,更使我这会议主持人激动不已。

接着,浙大前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韩桢祥博士等来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韩博士说t “浙大在遵湄七年*是浙大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浙大永远不会忘记遵湄人民的养育之情,遵湄是浙大的第二故乡,文庙是当年浙大艰苦办学的见证。我们非常感谢湄潭人民政府和各级领导为修复保护浙大办学点而作出的英明决策和艰苦努力以及为建立‘浙大西迁陈列馆,作出的可贵贡献。”省政协副主席唐弘仁先生致辞说t “湄潭建立这所陈列馆很有远见,对推动与浙大、浙江省的交流,加强遵义湄潭文化科技事业都有重要意义。”浙大贵州校友会长安毅夫说:“浙大西迁陈列馆的建立和湄潭一中更名求是中学,是对浙大的继续支持,我代表贵州校友会对湄潭这一 A瞻远_的壮举,表示衷心的感谢”。省政协遵义地区工委主任柳耀华说:“陈列馆的建设是黔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好事。不仅有利于彰扬浙大爱国育人之功,而且有利于启迪民智,以文化人,成为激励艰苦创业,弘扬民族文化的课堂”。

7月21日至22日,浙大韩桢祥博士、朱宝禄主任、洪保平同志,浙江农业大学赵明强、许乃章教授,二汽支德瑜总工程师及部分省内外客人参观考察了我县茶场、湄窖酒厂、化肥厂、复烤厂、丝织厂、饲料厂等企事业,并在随后召开的纪念浙大迁湄五十周年座谈会上,对我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发表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7月23日,参加开馆庆典的客人怀着对湄潭这片浙大办学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踏上了归途。然而,竺可桢先生倡导的“求是”精神,湄潭与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及国内外求是学子的深厚情谊,将伴随浙大西迁陈列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本文作者:洪星,湄潭县政协主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