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糖业界的浙大校友

朱学曾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湾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当时前往台湾的接收人员中,浙大校友不在少数。我于一九四六年五月渡台,应邀任职于台湾糖业试验所,所址在台南市郊。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台北市外,还有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等地。年余后,在各地区、各单位任职的浙大校友,就有校友会的团体活动。台北市区〈包括基隆、宜兰、桃园、新竹等县市)校友人数最多,当然是台湾浙大校友会的“总会”所在地了。台南、高雄两地相距仅五十公里,所以南、高地区的校友(包括嘉义、新营、冈山、屏东等地〉连在一起,每年也有两三次的活动。

浙大校友在台工作者,当在五百人以上,无法尽记。我任职台湾糖业公司,对工作于“台糖”的校友,所知较详,特写本文简介之。

台湾是亚热带气候,适宜于蔗糖生产,在十七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荷兰人占领台湾时,就有蔗糖输出的记载。一六六一年,郑成功驱逐荷人后,由福建运去大量蔗苗,推广种植,发展糖业。

一八九五年日人据台,以台湾为糖库,立即由夏威夷引入“玫瑰竹蔗”以代替台湾本地种之“竹蔗”,创办新式糖厂以代替原始式之糖廍。一九〇一年设立甘蔗试作场〈后改称糖业试验所〉,从事试验改良,强迫农民种蔗。到三十年代,建立大小糖厂计达四十五座,栽蔗面积达十二万公顷,产糖最高达一百五十万公吨。

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期间,一以日人占领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产糖地区,一以台湾遭美国空军轰炸,糖厂损坏不少,试验研究亦趋停顿。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我们前往接收时,植蔗面积仅三万余公顷,已呈衰颓之势。

我国在台受降后,台湾建为行省之一。台省糖业由当时的资源委员会接收,并于一九四六年五月一日成立台湾糖业公司。其后资委会撤销,台糖公司改由经济部管辖而为国营事业之一。

浙江大学校友前往参加接收台湾的人员不在少数。参与接收“台糖”而在“台糖”工作者,先后计达七十人之谱。计名誉校友〈师长〉十二位如次:

卢守耕博士〈农学院教授、系主任、院长〉,一九四五年冬赴台协助接收,初任台湾糖业试验所所长,一九五四年七月转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现已九十一高龄。

刘淦芝博士(农学院教授〉,一九四六年赴台,任台糖公司协理兼农务室主任,一九六三年兼第三任糖试所所长,迄一九六九年届龄退休,已八十三岁,目前在台从事其专业昆虫学方面之著述。

孙逢吉〈农学院教授〉,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系主任,其后因双目失明,改任研究员,一九六五年退休,现已八十二岁,居美国。

杨守珍〈农学院教授〉,一九四六年赴台,任台糖厂长、副总厂长至退休,已故。

汤元吉(工学院教授〉,一九四六年赴台,曾任台糖公司董事长多年,现居美国。

黄人杰(工学院教授〉,一九四六年赴台,任台糖公司协理,直至退休,已故。

王济仁(工学院教授〉,一九四六年赴台,任台糖厂长、副总厂长及顾问,直至退休,已故。

包伯度(农学院教授〉,一九四六年赴台,任台糖厂长、蔗作改良场场长,一九五四年转任农业专科学校教授兼科主任,己故。

包叔良(农学院讲师〉,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厂酒精工场主任多年,已故。

卢书萼(农学院职员〉,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农场课谋长,现仍居台。

吉彭述〈不详〉,曾在台糖公司工作多年。

上记浙大名誉校友,多任台糖要职,对台湾将业发展尽了最大努力,献替良多。

浙大毕业校友,应约赴台服务台糖者,计达五十七人。其中担任要职二从事试验研究人员,计有下列十七位。

朱学曾( 一九三一农艺〉, 一九四六年五月渡台,任糖试所正技师兼系主任,从事甘蔗病害防除试验研究垂二十二年,其后升任副所长、代所长及台糖顾问,一九七三年届龄退休。一九七八年赴美。一九八五年八月,应邀返国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于甘蔗病害方面作学术交流,十一月返杭定居。

张灏(一九三四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技师、蔗作改良场场长,曾派赴越南支援,己故。

陈迟〈一九三六农艺〉,一九五〇年由美返台,任蔗作改良场场长、糖厂厂长、糖试所系主任、副所长等职,其后赴菲律宾,亚洲银行工作,现居台湾。

胡颐〈一九三六化工〉,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系主任,一九五五年转任台湾化纤公司工作,已故。

白汉熙〈一九三七农化〉,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系主任,一九六〇年赴新加坡工作,现居美国。

包敦朴〈一九三八农艺〉,一九四七年赴台,任糖试所技师、旗作改良场场长、系主任、副所长,直至退体,已故。

汤冠雄〈一九四〇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技师、旗作改良场(后改称实验场〉场长,直至退休,现仍居台。

朱德琳〈一九四一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技师、系主任。一九六五年赴美,工作于波多黎哥甘蔗研究所,并任教波大,曾返国于甘蔗育种方面作学术交流,现居美国。

石守钊(一九四四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技师。一九五〇年赴美进修,着任教于西维琴尼亚大学。一九七〇年夏应邀返台,任糖试所副所长,现任所长职。

申屠光( 一九四四化工〉, 一九四六年赴台,先在精厂工作,后转任糖试所系主任。一九六〇年赴美,曾回国探亲,现居美国。

雷通明〈一九四五农化〉,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技师、系主任。后赴美进修,工作于夏威夷糖试所,目前工作于美国科罗拉多州。

陈裕明〈一九四五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总务课课长,不久返国,现居宁波市。

金逸明〈一九四五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秘书,不久返国,现任杭州大学生物系教授。

徐容章(-九四六农艺〉,一九四七年赴台,任糖试所农场课课长、总务谋长,后赴非洲支援,又赴美国经营农场,曾回国探亲,现仍居美。

李洪潮〈一九四六农化〉,一九四六年赴台,在糖试所技师、系主任,曾赴美进修,珑任台湾中兴大学教授兼食品化学系主任。

杨德忠〈一九四六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试所技师、育种场场长,已退休,现仍居台。

谌贻荪(一九四七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初任台糖甘蔗研究所技师〈该所于一九四八年改称糖试分所,一九六〇年又改为育种场〉, 曾赴加拿大进修,返台后任系主任、副所长,现任台糖顾问。

除上记十七名外,在糖试所各系、场工作者尚有:汪仲毅(一九三一园艺〉、项公传〈一九四二农艺)、陈效奎〈一九四二病虫害〉、徐振(一九四三农化〉、陈吉棣〈一九四四病虫害〉、袁嗣良〈一九四四农化〉、岑卓卿〈一九四四农化〉、巫宁陲〈一九四四化工〉、王斯成〈一九四五病虫害〉、张中盛〈一九四六农化〉、赵桂潮〈一九四六农化〉、温毓凌〈一九四六农化〉、杨滔慈〈一九四六农化〉、周耦保〈一九四六农化〉、赵致康〈一九四六农艺〉、刘步达〈一九四六农艺〉、彭声扬〈一九四七农艺〉、徐拔和( 一九四七农化〉诸校友。总计在糖业试验所从事试验研究者,达三十五人。其中约半数赴美进修,获得学位后,有的仍返台工作,有的留美工作,都是成绩斐然。

在台糖公司及各糖厂任要职者,则有下记七位:

姚国伟〈一九三六化工〉,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厂技师、谋长、副厂长、厂长等职,曾派赴德国进修。退体后,负责主编浙大校友通讯多年,仍居台湾。

陈猷〈一九四二农艺〉,一九四六年赴台,曾在台糖农业工程处工作,后任厂长、总厂长、经理、协理等职,一九八三年退休。曾由美国回国探亲,现仍居台。

王伯裕(一九四三化工〉,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厂技师、课长、厂长.总厂长及协理等职,直至退休,现仍居台。

俞洪昌(一九四四化工〉,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厂技师、课长、副厂长,本年亦将退休。

王宗溥(一九四五病虫害〉,一九四六年赴台,任糖厂技师、课长、厂长多年,后调任台湾检验局副局长,现任局长职。

严于凖〈一九四八机械〉,毕业后即赴台,在台糖由实习员升任至经理、副总经理,现尚在职。

郁英彪(-九四八农艺〉,毕业后即赴台,在台糖由实习员升任至经理、协理以至总经理。惜英才不寿,一九七六年五月因心脏病逝于任内。

上记七位之外,在台糖公司及各糖厂任职者,尚有:夏子中〈 一九三七 化工〉、凌熙鼎〈一九四〇土木〉、朱昭锷〈一九四一土木,目前在台主编校友通讯〉、陈宗汉〈一九四三农化〉、张泽遹(一九四四病虫害〉、陈燊( 一九四四机械〉、张富禄〈一九四四川化工〉、权小衡〈一九四四农经)、茅及铨〈一九四五化工〉、彭秉钺〈一九四五化学〉、张树培〈一九四五农化〉、密立群(一九四六化工〉、金绍栋〈一九四七机械)、董立〈一九四八农经)、顾言〈高工〉、吴在琛〈高工〉、李禄先〈不详〉及孙承耀〈不详〉等十八位。

综上所记,浙大校友参加台湾糖业工作而称为“糖人”者,计达七十一位。其中参与试验研究工作者, 几达半数。

现优企业之发展,端赖试验研究。台湾糖业试验所,始创自日人,已达八十五年之历史,从事甘蔗农业与制械工业及副产利用之试验研究,一九七五年改称糖业研究所。农业方面,有甘蔗育种、栽培、营养〈土壤、肥料〉、植保〈病、虫、鼠、草及药害之防除〉等研究部门,另又有同位素研究室、推广讲习中心、资料中心等单位。本所之外,又有育种场、育种站、抗病性测定站及分区蔗作实验场〈原称改良场〉。国人接办,已届四十周年。历任所长〈除第二任外〉都是浙大校友,各单位主管亦多由浙大校友担任,都能兢兢业业,以“求是”精神,主持试验研究,所得成果至丰,饮誉国际。缘是而“台糖”于六十年代,虽仅二十五个糖厂(北部及较小糖厂,接收后陆续停闭,仅保留中、南、东部植蔗产糖),植蔗面积不及十万公顷,但产糖量亦曾高达一百一十万公吨。公司当局经营政策与管理之改善固有关系,而试验研究成果之推广应用所助更多。是则我浙大校友之功,自在不小。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浙大校友在台“糖人”固属盛极一时,但以海峡两岸阻隔,一九四八年以后,浙大新人无法前往更替,致旧人现已大部届龄退休,或己物故。目前工作于台糖者,仅公司一人及糖研所二人而已。近年来,又以国际糖价低落,台糖外销亏损过巨,本年计划产糖量仅五十五万吨,(台省自用糖量,年约四十二万公吨,而去年应产“果糖”亦达十万公吨以上。)只及全盛期之半,与日据时代之最高产量相比,则仅二分之一而己,以我国人口多达十亿以上,目前闽、粤、桂、滇、川及赣、浙诸省,生产蔗糖四百万公吨,与需要量相差甚巨,有赖输入外糖以供食用.则两岸统一或公开实行“三通”后,台省糖业,大可发展,前途无量。甚愿台省当局,为国为民,其三思之!是则其时我浙大、农大校友,得再进军“台糖”,继续为台省糖业、亦为中华糖业努力,不胜馨香以祷也。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日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